前后两天,相隔不到16小时的三则新闻,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分别在《8视界》发布,引起了我的好奇与联想。这三则新闻都让人对生命产生了不一样的观照:原来可以这么看待日子,原来必须这么看待日子,原来不能这么看待日子。都对了,视角挪移,日子依旧却不再一样。

三则新闻看似不同,却有着共同点。(图:互联网)
别人眼中的自己
先处理这个心理障碍:别人是怎么看自己的。
第一则新闻是父母在11年前,将当时16岁的自闭儿送到峇厘岛独自生活,所面对的抉择与挣扎。
自闭症家人的不容易,日子过得不比患者容易。新传媒戏剧《你的世界我们懂》,深入刻画的正是外人不懂的世界。
第二则新闻是一个年近七十的父亲,每周风雨不改,骑摩托车越长堤到樟宜监狱探视终身监禁的儿子。
等待一个不可能变可能,至少,比起自闭儿的父母,他或许等得到。
第三则新闻是一个被认为是爱狗成痴的日本男子,决定把自己当狗活,穿上狗装,趴地走路,住在狗笼,感觉自己就是狗了。
这是选择,唯一无法决定的,大概就是上了新闻。相较于其他两则新闻,至少我感受不到他的非如此不可,但他们的共同点是,不能,不必,也不要在乎旁人怎么想,否则日子都活不下去。
日子依旧,里头有不变的坚持,不放弃的勇气,有心无旁骛的专注。那是让人佩服,也是很多人远远不及的。
在毅然决然之中,别人眼中没有了自己。
自己眼中的别人
面对异样的眼光,先要超越的是自己,最难超越的,也是自己。旁人可以无知,自己不能流于如此。这要极大的心胸才可能稍微应付的,不可能完全一笑置之。
天底下有很多受苦受难的灵魂,坚持着别人都不相信,不理解,不认同的意志。已经不再需要花费口舌去解说了,旁人看到的,和看不到的,都与真相无关。天晴淋自己的雨,路平走心里的坎坷,怎么还会在乎旁人的眼光。
超越眼前的困境,就算多一丝客观都很难,多一点同情也于事无补。三则刚好走到一起的新闻,撞击出人性卑微的力气,我们肃然起敬。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