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前艺人林丽香近日在其社媒上透露,34岁的她抱孙子了。
她在视频中承认儿子17岁时“意外”当爸爸,并说他是“好奇、贪玩”,之后话峰一转,以过来人身份分享心路历程,劝请天下父母应让孩子为自己做的事负责。
她也大方透露自己同样17岁时怀孕生子,目前有五个孩子,最大18岁,最小8岁。
林丽香言辞引来网民议论与两极反应,有人认为她是母亲包庇孩子,在为儿子的好奇和贪玩洗白,间接肯定早婚和未婚先子;也有说如今时代不同,只要能负责任就好。
几岁结婚“合法”?
对错与否且不论,先来看何谓“早婚”。根据我国条例,男女要21岁才有婚姻自主权,18岁至21岁结婚需父母同意,不满18岁则必须向有关当局申请特别结婚证。
由此看来,我国政府虽一再鼓励国人结婚生(多多)子,却并不鼓吹21岁前结婚,所以在本地,17岁肯定算得上是(很)早婚。
撇开法律,从实际角度来说,17岁仍属少年,绝大多数国人在这年纪都还在求学中,甚至还没踏进大专学府(理工学院例外),男生也还未进行国民服役,很多这年龄的少年男女,连照顾自己都成问题,这时候结婚生子,能期望他们“生生性性”好好照料孩子吗?
经济上也未独立,本地17岁就开始全职工作的恐怕不多,到头来照顾孩子的支援和养家活口的重担,恐怕只能落在父母身上。
我国政府曾被问及会否如马来西亚一样,将选民年龄下调至18岁,政府回答是肯定地否定,因为不认为21岁以下年轻人对选择国家领导层具备足够的判断力。以此推断,我国政府应该同意17岁是心智尚未成熟的阶段。
思想开明还是现实考量?
年少心性不定,虽不能一竹竿打翻一条船,但就如林丽香所说,年轻人好玩是本性,一时冲动后即便愿意承担责任和代价,难保日后不会再度“好奇、贪玩”,引发更多问题。
太早婚太早生子,小夫妻究竟懂不懂得婚姻之道,是否准备好扮演丈夫和妻子角色,有没有能力应付过早就进入人生的各种柴米油盐和生活难题,都将是问题。
我们可以睁着双眼大声说自己思想开明,别再封建八股(其实古人恰恰相反,在十多岁结婚才是常态),但现实考量永远都不容忽视,否则未来的人生路上可能面对的不是幸福,而是抱怨。
身为父母,作为长辈,教导下一代任重道远,故自古即有“养不教,父(母)之过”的说法,尤其父母本身若已尝试过歪路,得到过教训,领教过苦处,大可经验分享给下一代,起码历史不必再重演。
当然,如果父母认为自己走的路没错,觉得孩子仿效也无妨,甚至引以为荣,那就另当别论了。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