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呼吸|胡锦伟】别再问:艺术和人命,哪个重要?

环保人士将番茄汤泼向梵高的《向日葵》,质问众人“艺术和人命哪个重要”?(图:AFP)

环保人士借着破坏艺术品来呼吁世人保护地球,等于是用石头砸自己的脚,举着红旗反红旗,难以争取到同情分。

英国两个环保人士在伦敦国家画廊(National Gallery)里打开罐头汤,将汤汁泼向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名作《向日葵》(Sunflowers),然后以口香糖将掌心贴在墙上,向在场的参观者喊话:“你们对一幅画的关注,更胜于保护地球和人类的责任?”

所幸这幅油画装上了玻璃隔层,番茄汤只溅到玻璃,画作没有因此受损。两个20岁和21岁的女生,以环保之名,为了控诉官方和企业过度开采石油,以及警醒世人不能对环保置身度外和保持沉默,竟以破坏传世艺术品为手段,来达成保护地球和的伟大使命。艺术与人命,哪个重要?两个女生质问众人,要他们选边站。

反映艺术教育的失败

环保人士因反对猎杀动物取其毛皮而向穿皮草的女人泼漆,是符合逻辑的政治表态,这两个女生以环保为诉求而选择对艺术品开刀,除了显示她们空有理想但缺乏科学头脑之外,更反映了艺术教育的失败。

友人看了新闻后开玩笑说,如果她们对艺术有多点了解,应该会把番茄汤泼向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金宝汤罐头》(Campbell's Soup Cans),或是把马铃薯汤泼向梵谷的画作——这位荷兰画家有另一幅名作叫《吃马铃薯的人》(The Potato Eaters),就不会上演这出牛头不对马嘴的闹剧。

艺术是否是生活必需品

今年7月以来,英国已发生三起美术馆重头展品遭环保人士破坏的事件。跨时代的艺术杰作,世世代代启迪人心,是永续主义的最佳典范,环保人士借着破坏艺术品来呼吁世人保护地球,等于是用石头砸自己的脚,举着红旗反红旗,难以争取到同情分。然而,他们看中的都是镇馆之宝,破坏价值连城的艺术品,旨在以金钱数字争取人们的注意力。这种做法和劫机的恐怖分子其实没有差别。

那两个女生高喊:世界另一角落有人穷得吃不起番茄汤,你们竟然花大钱经营艺术。今时今日,仍有人把艺术和金钱摆在对立的位置,仿佛时间倒流,回到那个“都吃不饱了哪还有余钱和余力搞艺术”的年代。

正如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今年庆祝20周年,当初有不少人反对政府耗资六亿新元兴建滨海艺术中心,他们的理由是:艺术殿堂并非“生活必需品”,凭什么用他们交的所得税建造一个小众空间?

让艺术更贴近群众

早在滨海艺术中心仍在筹备阶段时,管理当局曾向各方征询意见,本地艺术团体提出兴建中型剧院,因为这比较符合大部分本地剧团的演出规模;旅游局则偏向建造千人以上的表演厅,借此从国外引进更多大型演出。后来,管理层决定分两个阶段建造表演空间,优先兴建剧院和音乐厅两个大型场地,把中型剧院的计划挪后。许多本地艺术工作者对此深表不满,批评有关单位利字当头、经济挂帅,把艺术当成生钱工具,罔顾本地艺坛的生存和发展。

2017年,政府宣布为滨海艺术中心增建一个中型剧院,几年后,本地表演艺术团体就能把过去在中小剧场演出的规格提升至中型剧场。迟到好过没到,这个计划总算对本地艺术工作者有个交代,也反映了政府对落实艺术愿景的决心。
 

滨海艺术中心新落成的新电信水滨剧院,为本土艺术团地提供多元化演出形式的中型剧场。(图:滨海艺术中心)

今年10月13日,名为新电信水滨剧院(Singtel Waterfront Theatre)的中型剧院正式揭幕。这个多功能表演场地不但可容纳700名观众,为各别艺术团体的表演形式提供多元化的空间设计,更重要的是让艺术更加“贴地”(编按:接地气),造福本土表演艺术家,也让群众有更多接触和欣赏艺术的机会。

艺术教育是一条长远的路,希望在20年之后,不会再听见“艺术和人命,谁更重要”的论调。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相关标签
  • 艺术
  • 城市呼吸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