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议员在国会参与新财政年预算案辩论时,针对我国年长人士和看护所面对的问题提出看法,包如何括协助年长者面对各种生活上的不便以及新科技带来的挑战。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有议员也认为国人需要重新定义老年就业,同时改变伴随而来的负面观感。
也是丹戎巴葛集选区议员的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高级政务次长蔡瑞隆认为,老龄化不应被视为是衰退的过程,而应是充满机遇、贡献和活力的新阶段。我国需重新思考退休的意义,并探索新的老年就业模式。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高级政务次长兼丹戎巴葛集选区议员蔡瑞隆说:“如何让就业模式更灵活、更有意义,并适应劳动力老龄化的优势?工作场所可以实施哪些改变,促进更多乐龄人士重新融入活跃劳动队伍。”
裕廊集选区议员陈有明医生呼吁政府在护理协调方面提供更多资助,从而减轻看护者的负担,无需被迫在照顾亲人和工作之间做选择。他也担心随着越来越多服务数码化,一些年长人士可能因此掉队,选择不再尝试使用这些数码化服务。
裕廊集选区议员陈有明医生说:“数码掉队就是曾经使用某项政府服务的人,因为数码化而不再使用这项服务。不是因为他们的问题消失了,而是因为无法再获得这项服务,或者觉得太难使用,以致他们放弃尝试使用这个服务。”
对于一些组屋因为费用和技术限制,无法每一层楼都有电梯,给不少年长居民带来不便。有议员希望政府为这些年长者着想。
杨厝港区议员叶汉荣说:“所以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我提议设立特别电梯改建基金,为电梯没有直达每层楼的组屋探索解决方案。任何年长者都不应该被迫搬迁,就只为了能在自己的社区里自由活动。”
也有议员建议政府为年长者的看护提供更多相应的补贴。
宏茂桥集选区议员黄玲玲说:“我希望政府能根据年长者护理人员需要维持的护理强度和时间,为他们提供分层补贴。例如照顾需要帮助完成所有六项日常活动的年长者护理人员可以获得更高的补贴,以抵消更复杂护理需求的费用。”
也有议员希望政府构建一个更包容的社会。
官委议员王华瀚说:“我相信真正实践包容的下一个阶段是,残障艺术家不再是孤立地展示,而是根植于我们的艺术文化中。这意味着为残障艺术家进入主流创造清晰的路径。”
官委议员拉斯瓦娜副教授说:“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进入主流学校时仍然面对阻碍。主流学校的教师有时缺乏专门的培训,无法有效地支持特需学生。对特需儿童的基本支持或治疗有时很昂贵,特需儿童可能难以跟上以学业为导向的主流学校系统的步伐。”
她因此建议为特需儿童提供有效和包容的教育环境,促进社会融合、提倡机会均等。这都将有助于改变社会上一些人,对特需人士的负面既定印象和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