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体普及的时代,适婚年龄者通过交友软件,可认识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后再看到底是否适合成为终身伴侣。
交通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高级政务次长马炎庆在《空中访民情》节目上表示,“我们可以开放一点,就当作是交朋友,然后再看到底适合不适合”。
内政部兼国家发展高级政务次长孙雪玲赞同马炎庆的看法。她说,在社交媒体平台输入个人嗜好、学历以及偏向等资料,通过交友软件的人工智能计算方式,可以很有效率地找出适合的对象。
其实,每一个时代有各自特有的交友方式。蒙福关爱创办人兼执行长黄明德在节目中指出,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人们通过征友或笔友结识新朋友。那是一个比较符合他那一辈的交友方式。
孙雪玲建议,线上线下的交友方式可以混搭使用。人们在通过交友软件认识到很多的朋友后,要找结婚的对象还是要跟看得顺眼的人长期相处,更要制造机会去见这个人,然后多跟他沟通。因此,线上线下两个方面都应该考虑。
节目的街头访谈显示,很多受访的民众,都提到他们是在校园认识到未来的终身伴侣。孙雪玲及马炎庆都认为,在校园的时间较多,能够更全面地看到自己心目中理想对象在平时的行为举止。 孙雪玲说:“你看到他不做功课的时候,被老师骂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对吗,当他不够睡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看他如何对待朋友。。。然后吃饭有没有买单。”
那么,错过校园恋爱是否较难找到另一半?
孙雪玲表示,关键是人们的心态。她说:“哪怕你在做其他的东西的时候,有没有这种心态说我想多认识一点人,有没有合适的对象。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哪怕是读书也好,工作也好,去跑步也好,去图书馆也好,去购物也好,我们是不是有睁开眼,注意到周围环境有没有适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