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翔与杨贵媚主演《春行》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举行亚洲首映

(图:《春行》)

新功能!

听新闻,按这里!

我要听,按这里!

第34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SGIFF)今天(25日)公布入围名单,由台湾导演王品文、彭紫惠执导的首部长片《春行》不仅入围主竞赛“亚洲长片竞赛”,将角逐最高荣誉的“银屏奖”(Silver Screen Award),男女主角喜翔与杨贵媚更是同时入围“最佳表演奖”,电影也将于12月9日在电影节举行亚洲首映。

《春》全片以超16mm底片拍摄,故事是关于一个失去挚爱的男人“钦福” ,在潮湿的春季开始一段面对生命的旅程。

导演彭紫惠与王品文自述:“‘钦福’是个跟不上时代的老男人,底片在这个时代也像是跟不上时代。我们出生在底片的时代,但现在一切却已数位化,纵使不舍过去、却又迫被往前看,这部片像是在呼应过去年代的美好情感。”

超16mm底片的拍摄过程,像是回到古早电影时代,因为无法重复拍摄多次,电影团队更需专注凝视拍摄当下的片刻。

彭紫惠表示:“ 我很在乎在有机的情境中创作逐渐成型的思考过程,底片拍摄有其不确定性,而《春行》在制作时也保留这种弹性。底片冲洗出来之前不晓得影像会长怎么样,而无法预测的未知,正是创作令人着迷之处,也使我想到自己绘画与烧陶的过程。”

慢工出细活的《春》,耗时4年才完成。彭紫惠说:“我们把每个画面当作一张画看待,精准处理每个影像细节,同时在乎材质细致的感性。”
此外,《春》全片使用台语,早期台湾原本各族群各有使用的语言,台语为闽南人的语言,但1949年开始的党国殖民教育,大力推行华语计划,台语被视为粗俗、不入流的方言。

在王品文与彭紫惠成长的过程,台语是生活周遭长辈们常用的语言,然而在现在的台湾,台语也像底片一般,是逐渐消失的语言。

王品文说:“台语乘载着我对家庭生活的记忆,它有不可取代的美,充满了前人生活跟历史的痕迹。我们对这个语言有独特的情感。”

在刚落幕的第71届西班牙圣赛巴斯提安影展,《春》已斩获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银贝壳奖”。这也是台湾近10年来,首部在大型国际影展主竞赛获奖的电影。

(摄影:Crystal Pan)

相关标签
  •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
  •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SGIFF
  • 春行
  • 喜翔
  • 杨贵媚
  • 王品文
  • 彭紫惠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