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职场流行 Quiet 系列:Quiet Quitting、Quiet Firing 、Quiet Cutting和Quiet Hiring。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招招致命。没有明说,但杀伤力不小。
Quiet Quitting:不加班、不拼命
最先走红的Quiet Quitting(安静离职),但其实并不是辞职。它更像是心理撤退:不主动、不加班、不内耗,只做份内事,准点下班。有人说这是为自己设界限,有人说是工作怠惰。你以为自己在放过自己,老板可能觉得你已经“精神辞职”。
你 Quietly 淡出,老板也可能 Quietly 应对中。
Quiet Firing:不炒你,但让你主动走人
Quiet Firing(安静解雇)是公司常用的“无声逼退术”:不给资源、不升职、不给挑战、甚至安排一堆无聊杂事。你慢慢从团队C位变成背景板,主管对你爱搭不理。久而久之,你自己就撑不下去主动离职,公司连遣散费都省了。一举两得,老板无声胜有声。
Quiet Cutting:人还在,角色不见了
和 Quiet Firing 类似,但 Quiet Cutting(安静切割)更像是调整岗位。从原本的关键岗位调去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头衔还在,薪水也没变,但你知道,你已经被边缘化。老板还笑着说:“换个岗位是为了让你更有成长空间。” 但你自己最清楚,那叫“被打入冷宫”。
Quiet Hiring:不请新人,但你得顶替
看起来最“正面”的 Quiet,其实也暗藏心机。
Quiet Hiring(安静招聘)指的是公司不开新职缺,而是靠内部调动、短期合约或外包来救火。对公司来说,灵活又省钱,超划算;但对员工来说,就不一定好受了。
有时候,公司会请短期外包顶你原本的岗位,结果你突然被调去做别的事,不知不觉变成了工具人。更惨的是:人没请、事照跑,你得硬撑顶别人留下的烂摊子,专业技能不搭没人管,旧工作也不能丢。你可能会心里吶喊:“不是我自愿的,为什么是我?”但答案通常只有四个字:没人手啊。
这些 Quiet,一点也不 Quiet
这些“Quiet 系列”操作都有一个共通点:不明说、不沟通,但后果一波接一波。等你发现的时候,可能已经没得选、没得说。
- 情绪撤退:Quiet Quitting
- 被动离职:Quiet Firing
- 岗位变形:Quiet Cutting
- 被迫顶替:Quiet Hiring
名字听起来很 Zen,体验起来一点都不 Zen。反而像打太极,被推来推去。你不主动找出口,就会被“悄悄”推到门外。

(图:freepik)
如何面对这波 Quiet 风暴?
保持觉察力:老板突然对你冷淡、工作变得毫无意义,别只怪自己,有可能你已经被悄悄处理了。
准备随时转场的能力:技能越灵活,就越有底气不被边缘化。不要让公司决定你的人生。
提早想好退路:被 Quiet,不代表你不够好。只是公司策略而已。能走就体面走,能留就别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