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虚拟世界里,她拥有朋友、拥有力量;但在现实生活中,连踏出家门上学都举步维艰。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巨大落差,让年轻的Jeane越陷越深。问题看似和青少年自律有关,但背后藏着更深的求救讯号。
现年17岁的Jeane,在中二那年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她自认有社交恐惧,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因此更加依赖手机中的虚拟世界。她不上学、不吃饭,作息日夜颠倒,父母也为她忧心忡忡,却又无从介入。
一开始,Jeane的母亲陈春兰以为孩子只是爱玩游戏,只要还能兼顾学业,她便不想限制太多。万万没想到,情况逐渐失控。
Jeane回忆:“结果我没去上学,因为我再也不能忍受去学校。一早起身,我满脑子就想着要回家。”
担忧女儿状况的陈春兰,曾向校方询问女儿是否遭同学排挤,但老师的反馈是:同学们都对她很友善,只是Jeane把自己封闭起来。
陈春兰说:“说实话,我觉得是手机让她变得不会结交朋友。”
辅导员则指出,问题远不只是“爱玩游戏”。
关爱之家辅导员蔡斌华解释,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常面对各种转变,比如升学、考试、环境变化等。对缺乏自信或自理能力的孩子来说,虚拟世界拥有更多自主与掌控,自然更具吸引力。
他提醒家长,当孩子花费大量时间在游戏中时,不应急着贴上“沉迷”的标签,而应先理解行为背后的需求:“其实那是一种表现……可能是他们心理上、情绪上有一些需要没有被照顾到。”
在辅导员的协助下,陈春兰尝试改变与女儿的沟通方式。
她说:“我们会用手机跟她沟通,她也会用手机回答我。这算一点小进步,可以察觉到她内心在想什么。如果当面问,她不可能说出来。”
蔡斌华也鼓励家长善用游戏中的正面元素,引导孩子把同样的坚持延伸到现实生活:“如果在游戏世界里你不放弃、最终赢了,其实现实生活中,你也可以秉持同样的思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