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特写 | 小超人回来了:逐梦无畏

31岁的郭秋燕五岁习武,14岁夺下青少年武术锦标赛银牌,如今回到学校培育下一代。27岁的苏志伟从小数学出众,后来因投身创业,退出国大计算机系。他们怎么克服困难,勇于追逐梦想?

为专注学业 银牌选手退出国家少年武术队

今年31岁的郭秋燕曾在2005年上《小超人》第三系列节目。郭秋燕的父母都是武术教练,她从五岁就跟着爸妈一起习武。如今,她也像父母一样担任教练,将这门技艺传承给下一代。

郭秋燕十岁就加入国家少年武术队,而每周有四天必须到新加坡武术总会参加集体训练。她说,“我们练的时候,不是一两天就会练得很好,有时候可能需要几个月,有时候几年。虽然这个过程很沉闷,可是这种沉闷的时候,是最重要的。”

一直秉持“严师出高徒”的理念,郭秋燕的父母对她要求从不宽松。母亲蔡四妹说,训练时,她把女儿当成普通学员,一视同仁对待,犯错就会责骂。但回到家,女儿依然是她心头上的公主。

郭秋燕的武术生涯中最难忘的,是她在2008年代表新加坡出征第二届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并凭第一套长拳项目夺得银牌。她感慨道,“这是我第一次为新加坡赢得奖牌,但也是我最后一次为新加坡去比赛。”

郭秋燕在15岁那年,必须在学业和训练当中做出一个选择。当时国家队规定每周七天都要训练,母亲最终决定让女儿以学业为重,将她从国家队退了出来。郭秋燕的父亲郭舜达也说,“因为运动是有年龄限制的,当我们年纪大了,运动能力会慢慢退步。退步了之后,如果你没有学业文凭,你要找一个工作,就会比较困难一点。”

退出国家队后,郭秋燕曾一度伤心,因训练骤然中断而觉得生命失去方向。尽管训练过程中吃过不少苦头,她仍心怀感激,认为父母严格的教导和武术的熏陶,塑造了她的意志、耐心与自律。

郭秋燕目前当兼职武术教练,希望能把武术的精髓传承下去。

如今回首,她已与自己和解,认为人生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不是坏事。这些决定塑造了今天的她,她也对现有的生活状态感到满足。

退出国大计算机系 完成创业梦想

今年27岁的苏志伟,在2003年参加《小超人》第一系列拍摄时才五岁。即便年纪尚小,他已展现出卓越的数学天赋,幼儿园时的数学水平已达到小学四年级程度。

苏志伟之后在小学和中学也取得优异的成绩,曾获得政府助学金。他在初级学院时参加了一场商业企划比赛,并赢得前往丹麦参加创始人会议的机会。

在丹麦,他看到许多企业家运用技术开发应用程序来销售产品,启发了他学习软件技术,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研发产品并创立事业。

初级学院毕业后,他也获得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的奖学金,并考入国大计算机系。不过,当时他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必须在大学和创业之间做出选择,最终他选择了后者。他说,“其实我也不能肯定创业一定会成功,但是我还是选择了创业。”

苏志伟对开发硬件与软件平台特别感兴趣,他的公司目前主要经营两项业务。第一项是开发物联网技术,支持贩卖机的无现金支付。第二项是为电动车充电桩打造一个软硬件互联互通及支付的平台。

27岁的苏志伟,投身创业已有七年。

服兵役期间,他在营区里看到许多贩卖机,但大多只支持硬币和纸币支付。于是,他和团队决定开发一个应用与硬件平台,让客人能够使用易通卡等无现金的支付方式。当时,他一边自学,一边实现梦想,透过书籍和网络课程学习写代码,同时开发这个平台。

苏志伟的父母一直给予他最大的支持。他坦言,“他们没有要求我长大后必须当医生或律师。主要是,我能照顾自己,我能养活自己,然后也照顾他们。我只要去做我自己喜欢的事业就可以了。”

苏志伟曾因选择不再回大学就读而感到担忧,因为若生意不成功,自己也没有大学文凭的保障。然而,他也明白,在这个时代,成功并不只取决于一纸文凭。他说,“蛮多公司最看重的是你有没有经验,你有新的概念吗?你能带给我一个什么样的新角度?那才是比较重要的。” 

相关标签
  • 星期二特写
  • Tuesday Report
  • 小超人回来了
  • The Super Kids are Back
  • 星期二特写

    诉尽世间事,触动万人心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