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特写 | 肉豆蔻曾风靡全球 一度还掀争夺战

肉豆蔻虽然其貌不扬,却是用途广泛的香料:把肉豆蔻切开后,果肉可以做蜜饯和饮料,种子晒干就是香料,可用来煮咖喱、肉骨茶、咸菜鸭、烘焙面包与糕点加入肉豆蔻,增添香味。

如今肉豆蔻在各地都很普遍,价格也廉宜,但在古代却非常珍贵和罕有,只在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群岛(Moluccas)才找到,在历史上还曾掀起血腥的争夺战。

肉豆蔻曾在欧洲深受宠爱

因为古代欧洲人发现了肉豆蔻的奇香和妙用后,就想引进更多到国内。在17世纪时,荷兰人更不惜举兵进攻马鲁古的班达群岛,把肉豆蔻占为己有,据说有百分之九十的岛民因而被屠杀。

肉豆蔻被带进欧洲后,深受钟爱。一些有钱人随身携带肉豆蔻和刨具,方便在喝热饮时,刨磨一些肉豆蔻粉进去来增添美味。英国人见肉豆蔻有利可图,就引进到殖民地种植,其中包括槟城。

肉豆蔻也在槟城风光一时

浮罗山背(Balik Pulau)是肉豆蔻主要种植地,其中包括果农黄志明的祖宗先辈。

黄志明忆述说,他的曾祖父下南洋后,以肉豆蔻与丁香起家,他现有的果园,是他爷爷在1960年代送给父亲的礼物,他父亲在这里养大五个孩子。

志明还记得小时候,在果园里看到一棵肉豆蔻老树,是少见的雌雄合体的长命树,虽然不大会结果,但能帮助传播花粉。这棵树至今仍在园里,也带给志明无限回忆。

志明说走在果园内,想到他家族祖先如何刻苦耐劳、满腔热血。他们园内的一座老厝楼阁,曾经叠放了晒干后存储的肉豆蔻。当遇到不时之需时,如中国有灾难需要捐款,他们就可变卖香料来凑钱应急。

肉豆蔻虽曾风光一时,能变卖到好价钱,但如今已不像以前般吃香。不少肉豆蔻果农都改种榴梿,因为利润更高。

虽然如此,但志明觉得这是一个时代的转变,来迎合市场需要。如槟城以前也盛产椰子、槟榔、丁香、肉豆蔻、橡胶等,但橡胶需求下降时,则改回种肉豆蔻;近年来榴梿有价,部分果农就改种榴梿。

市场对肉豆蔻的需求虽然有变,但不变的是肉豆蔻本身的价值,以及它给食物添加的芳香,始终不变。

相关标签
  • 星期二特写
  • tuesday report
  • 香料密码
  • Spice Whisperer
  • 辣椒
  • chilli
  • 香料
  • spice
  • 星期二特写

    诉尽世间事,触动万人心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