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特写 | 香料密码:丁香

丁香是源自东南亚的香料植物,原产地是印尼的马鲁古群岛。早在15世纪就受到重视,被西方贵族视为珍品。

丁香用途广泛,除了用作食物香料,也可帮助消化,此外,它可用来制药,有止痛和麻醉的疗效。它也有助口气清香,因此古代的外使见皇帝前,都会先放点丁香在口里。

丁香早在19世纪初已传入新加坡。据国家公园局福康宁公园处长许保强说,1822年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后,建立了第一个实验式植物园,并派人引进丁香的小苗种子来种植。现在新加坡的福康宁公园,依然有多棵丁香树,为公园增添芬芳香韵。

不过,因天气和土壤不大适合,新加坡的丁香种植不多。因此丁香都是从多个国家进口,包括有“丁香之国“之美誉的坦桑尼亚。

“丁香之国”坦桑尼亚 - 有新加坡人足迹

坦桑尼亚在非洲东部,主要的丁香产地在桑吉巴尔岛。25岁的新加坡青年Aliasger常来视察这里的丁香种植园。他也是在新加坡有110年历史的香料贸易公司:Nomanbhoy and Sons 的第五代传人。

Aliasger 说桑吉巴尔岛的丁香与众不同,是因为它的土壤,种出来的丁香有鲜艳的红色与独特的香气。这里的农民也以种植丁香为主,他说:“在这里丁香种植代代相传,成为生活与文化一部分:农民从丁香树采摘尚未绽放的花蕾,经过阳光暴晒后,花蕾慢慢转为深褐色,成为我们熟悉的丁香。”

在非洲桑吉巴尔岛的工人,忙于采摘与收集丁香花蕾。

每年七月到次年三月,是桑吉巴尔岛的丁香丰收季节,工人忙得不可开交。但是旺季过后就是淡季,工人没有工作,收入也受影响。

为此Aliasger 的公司与当地政府合作,在岛上设立丁香油提炼厂,向工人收购丁香树的叶子、枝干等,送到工厂提炼,帮助工人在淡季时赚取收入,也提供工厂的就业机会。此外,利用丁香树的枝叶来提炼油,也符合减少浪费与永续发展的原则。

拉面师傅因伤停工  精心研制丁香醉鸭

在新加坡,丁香是本地料理中常用的香料。如58岁的中餐师傅黄成辉,就用丁香腌制他的私房菜 “丁香醉鸭”。

黄成辉说,丁香醉鸭本是顺德菜,但他改良了做法,先把丁香与香料抹在身体上,再加玫瑰露、花雕等腌制四到六个小时,再拿去蒸一两个小时,让里面的原汁原味慢慢的渗透在鸭子里。

黄成辉投身餐饮业至今有42年,经验丰富,不过他初入行时是以拉面做起。他记得那时学拉面的人不多,因为费时费力,像他自己也花了三到五年,才达到手艺的水平。

虽然过程艰辛,最后黄成辉的拉面功夫也得到肯定,不但获奖连连,也赢得“拉面达人”的美誉,深得众多顾客的支持。

不料当黄成辉事业有成时,却因长期拉面而伤到后背,使肩部血管出现异常。为此他动一个大手术,住院25天,也休息了九个月,同时也让他的人生与事业陷入低潮。

虽然黄成辉慢慢的康复,但已不再适合继续长期拉面,免得旧伤复发。他的支持者为此也纷纷给他提意见,还提议他转型做私房菜。

中厨黄成辉师傅向顾客介绍私房菜:“丁香醉鸭”。

起初黄成辉很抗拒这些建议,但最后在大家劝说下,才姑且一试,还研制了一道“丁香醉鸭”,结果获得不少好评。黄成辉也为自己能继续发挥厨艺而心怀感恩。

如今,黄成辉虽然不能如以前般拉面,但他有时也会到老人院,表演拉面和做面给老人家吃,也是他回馈社会的一部分。

福建名菜五香卷 - 自家做更有味道

丁香味道浓烈,再与香料桂皮、大茴香、花椒与八角调配,就成为五香粉。用五香粉制作的五香卷,更是福建人过年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传统佳肴。

从马来西亚关丹嫁来新加坡多年的主妇何玟历,每逢过年时,都做五香卷招待亲友,而且很受欢迎,一捧出来后不久,就被一扫而光。

但玟历其实是广东人,起初对五香粉不熟悉,更不会做五香卷。直到婚后与家婆共处时,学了不少拿手好菜,包括家婆做的五香卷,玟历说是“最好吃的五香卷”。

但自家婆离世后,玟历成为家中掌厨,每逢过年时,她先做好一条条的五香卷,然后冰冻起来,等亲友上门拜年时才炸来吃。

玟历希望大家共享这道佳肴时,会想起她家婆做的美食的味道,怀念她留下的温暖回忆。

从肉豆蔻、辣椒、娘惹香草、胡椒到丁香,各种香料各有特色与香气,只要适当的加入食物中,不但满足我们的味蕾,也丰富了我们的饮食文化。如许保强说:“菜肴中香料的混合,象征着我们新加坡多元文化,和我们社会的和谐。”

各种香料所做出的各样食物,味道萦绕心中,也为我们的人生故事添加色彩。

相关标签
  • 星期二特写
  • tuesday report
  • 香料密码
  • Spice Whisperer
  • 香料
  • spice
  • 五香
  • 星期二特写

    诉尽世间事,触动万人心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