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的原产地在南美洲,早在1511年葡萄牙人在马六甲建立贸易站时,通过商人转移到东南亚各地,也包括了新加坡。
辣椒虽深受新加坡人欢迎,但没大量在国内种植。国家公园局福康宁公园处长许保强解释说,因为辣椒价格不比其他香料高,而且新加坡太小,土地有限。
印度出口新加坡辣椒 高达6千吨
相对来说,在印度东部的贡土尔(Guntur),是世界最大的辣椒种植与出口地。当地的辣椒出口商Thota Rama说,贡土尔的辣椒市场几乎全年无休,辣椒被出口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孟加拉、泰国等。
新加坡的辣椒进口量也很可观,据2023至2024的数据,印度出口到新加坡的辣椒,大约有6000吨。

在印度东部的贡土尔(Guntur),是世界最大的辣椒种植与出口地
贡土尔适合种辣椒,有三大原因:气候、土壤和地理条件:这里气候温暖,降雨适中,辣椒生长得到充足的水分,因此辣椒农地有时会大丰收。
不过,大丰收对农夫未必是好事,因为有些辣椒商会趁丰收或旺季时,以低价大量购入,放在冷库存储存,等到适当时机才拿出发售,这也影响农夫的盈利。
贡土尔盛产辣椒,这里的居民也无辣不欢。家庭主妇Divya说以前在家乡不嗜辣,吃辣耐受度只有十分之二,但自搬来贡土尔后,现在的吃辣耐受度已超过十!
长期吃辣后,Divya还学会煮当地的辣椒菜肴,如当地很受欢迎的红辣椒鸡,也会腌制红辣椒。Divya说她用一公升辣椒,加上如罗望子、姜黄粉、大蒜等配料混在一起做腌料酱,做出来后拿去卖。
Divya本想做点小生意,没想到很受欢迎。后来她还拿腌菜去参加美食比赛,结果连续两年获得冠军!
对一个以前不吃辣,没有工作或做生意经验的Divya来说,这无疑是一大成就。
南来打工妈姐 - 随身带辣椒饼
远在广东顺德的老百姓,很早前也会用辣椒做腌料,晒干后成为 “辣椒饼”。来新加坡做帮佣的妈姐,很多会带来这种辣椒饼腌料。方便煮肉时使用。

辣椒饼不是吃的饼干,而是用一块块晒干后的腌料。
冈州会馆乐剧部艺术指导欧阳炳文,与辣椒饼有点渊源,因他记得小时候有尝过,但长大后就很少看到。后来炳文受托找关于辣椒饼的资料,因此还打电话回乡下的亲戚请教,通过电话微信学会如何制作。
原来辣椒饼不是吃的饼干,是用辣椒、蒜头和豆豉打碎后,混在一起后的湿腌料,再拿去晒干或烘干,要使用时才泡水,软化后就可以腌制肉类或调味,再蒸或煮来吃。
炳文觉得用辣椒饼腌做的肉,味道特浓,别有风味,但是,随着冰箱的普及,像辣椒饼这类腌料现已少见。为此炳文平日用辣椒饼做食物请大家吃,也教大家做,希望让更多人认识,使这种文化传承下去。
出家人可吃辣 - 作调味或强身
辣椒虽然带辛辣性,但只要适当使用,出家人也可以食用。
新加坡佛教总会会长释广品法师说:“我们有规定五荤,荤菜不能食:就是蒜头、大蒜小蒜、葱、韭菜和兴渠。但对其他香料并无设限。”
他也解释说,出家人平日的饮食,是可以加香料,因为香料本身也是一种药,增强身体,例如五香、茴香能暖身驱寒,辣椒也能驱寒。
在光明山普觉禅寺当厨师的荘庆平,平日负责百多个僧人的膳食。由于素食偏清淡,因此他们用多种香料来调味,其中辣椒尤其重要。
庆平说,他会先用红辣椒、指天椒,掺杂苍茅、南姜、黄姜等来做成酱料。在煮东西前,加入这些酱料作为酱底,然后做出各种菜肴。煮法也会看天气而定,如天气冷就煮辣一点,多放点酱底,天气热就会少放一点。
庆平其实从小就来寺庙帮忙,长大后做荤食煮炒,因而经常杀生。直到疫情时期生意停顿,就被叫过来做全职厨师,一做就做到现在。
从荤食到素食,庆平感到自己的人生态度也随着改变了,也再没有杀生的念头。
辣椒虽小,力度十足,不但能开胃,也能改变人生,不管在哪个国度或文化,天天都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