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亨州的金马仑高原和吉兰丹州的罗京高原,相距不到40公里,是马来西亚两个种植蔬菜的基地。
顺应新加坡顾客要求 农场走上自动化改革

近年来,金马仑的农民开始往罗京高原开拓耕地。

谢冈杰的农场生产40多种蔬菜供应新加坡。
42岁的谢冈杰在金马仑和罗京高原经营着200多亩的农场,生产40多种蔬菜,也出口到新加坡。
谢冈杰说,新加坡对农产品的安全要求严格,他从中学习到遵守相关规格,也能出口产品至其他国家。
谢冈杰高中毕业后开始学种菜,22岁创立自家的农场。创业初期,父亲的新加坡朋友出资给谢冈杰盖温室,供应蔬菜到新加坡,他由此打开了批发蔬菜的门路。
当年听闻昇菘超市有意从金马仑进口蔬菜,谢冈杰也主动找上门,谈成了一笔合作。应顾客的要求,谢冈杰的农场渐渐走上自动化的改革。今天,农场只需要大约24小时就能将农产品处理好并运抵新加坡。
好山好水养出肥美“懒人菜”
李德伟在金马仑经营西洋菜园和火锅店,店里的火锅汤以新鲜采摘的西洋菜做汤底,成了食客喜爱的招牌。
李德伟的农地由太爷传下来,因地形容易累积山水,最适合种植西洋菜。
“你的地方好,有好的水源,有好的天气,基本上它(西洋菜)就是懒人的菜。”
自通往金马仑的新路开通后,许多自驾游玩的新加坡人路经此地,让李德伟想到开设火锅店的商机,也因此与新加坡顾客结缘。
李德伟的火锅依旧使用传统的炭烧方式烹煮,“这里不可以用其他的燃料,原因是风太大。”他说。

李德伟的火锅使用传统炭火烹煮,烟囱特长。
这里的炭烧火锅烟囱也特别长,能保持火候均匀,排烟效果也更佳。
高原的凉爽天气,一桌人围着热腾腾的火锅,吃着从农地新鲜采摘的蔬菜,像这样的火锅,其实已成为金马仑的特色之一。
深山树屋 现代人的世外桃源
黄田环和何婉菁带着七个孩子在海拔1500公尺的金马仑山林里经营树屋民宿。当初为了让民宿融入森林环境,他们找了10名原住民来建造树屋。
来程颠簸陡斜,这片山林却能让人豁然开朗,何婉菁说:“人进来这里的时候,就会把外面的世界忘掉。”

黄田环和何婉菁的树屋矗立在海拔1500公尺的金马仑山林里。
黄田环夫妇为住客提供一日三餐,食材多来自他们经营的“和平农场”。农场坐落在毗邻金马仑的罗京高原,采用活力农耕法(Biodynamic)种植。
夫妻俩努力提高蔬菜的品质,并积极在国内外举办讲座推广活力农耕,不少新加坡有心人也开始欣赏他们的农地所生产的蔬菜。他们现在每月运送大约一百箱蔬菜和一百公斤水果到新加坡。
黄家七个孩子都是居家学习,他们自家的树屋和菜园都成为了孩子们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