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特写 | 人生下一面金牌

登上奥运殿堂后,怎样在人生中延续体育精神,追逐下一个巅峰?

身高不足  逆势游出金牌梦

新加坡首位奥运决赛女泳手陶李,18岁就出征北京奥运,拿下蝶泳决赛第五名。

没能拿到奖牌,她确实有遗憾,“我想如果有多过24小时的休息时间,我可能可以得到那枚奖牌,因为我觉得我当时的训练能力是非常非常强的。”

自五岁开始游泳,陶李从不被看好,“我从小就在质疑当中长大。从古至今,游泳运动里就没有身高才一米六的,能走向世界破亚洲纪录。”

陶李说,是骨子里的要强,铸就了冠军路。

即使退役,陶李也要以“英雄的方式”离开赛场,“我选择了在2015年东南亚运会上面以五块金牌结束我的游泳生涯。我一块金牌都不能输掉。”

2017年,陶李创办了游泳俱乐部。她人生的下一面金牌,就是把俱乐部办好,为新加坡游泳运动培育新苗。

陶李的下一面人生金牌,是把游泳俱乐部办好。

陶李说:“我觉得体育给我最大的礼物,是教会我在挫折当中成长。”每当遇到困难,她都会提醒自己“这情况完全没有当运动员那时累”。

从短跑选手到律师  自律不减

曾经兼顾田径、演艺事业和修读法律,叶劲维自认没有一刻偷懒。

2016年,22岁的叶劲维,凭外卡出战里约奥运男子百米短跑。

叶劲维22岁时,出战里约奥运男子百米短跑。

叶劲维在各种国际大专运动会表现不俗,却坦言一到更重大的国际赛事,就拿不出满意的成绩。他归咎于自己心理素质不够强。

“田径100米,你一年的训练、两年的训练、四年的训练,都为了这10秒。太紧张,你的表现就会不好。所以你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要能够放松,我觉得这个很难。”

叶劲维在奥运过后,曾投入演艺工作,惹来不专心训练的评语。

“我拍完了以后就去训练,我没有偷懒。但是我脑里是想,如果我表现不好,这些人都会讲我,所以有点影响。”

疫情期间,叶劲维难以专注训练,思前想后,选择在2020年退役,专心当一名律师。因为过往的训练和比赛,影响他学习法律,他决心快马加鞭追上同学。

“我用了从田径得到的自律,就拼,就叫老板给我多一点东西做。”

离开田径,叶劲维要追逐的下一面人生金牌,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还有,找个老婆!

“这几年很忙,没什么谈恋爱,所以希望现在有一点时间。”

成绩不是体育的一切

傅雪鏵是新加坡唯一一个闯入东京奥运的赛艇选手。在没有教练的情况下,她孤身踏遍各大洲,到别的国家队去培训。

傅雪鏵曾因为没有教练,而到别的国家队去培训。

东京奥运,本是对傅雪鏵的一种肯定,但奥运归来,为什么她却陷入极度的挫败感中?时任总理李显龙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对她说了怎样的一番话,才让她对成败有新的领悟?

《星期二特写-我们的金牌梦》,看他们将体育精神发挥到底。

相关标签
  • 星期二特写
  • Tuesday Report
  • 我们的金牌梦
  • In Pursuit of Gold
  • 奥林匹克运动会
  • Olympics
  • 运动员
  • athlete
  • 陶李
  • Tao Li
  • 叶劲维
  • Timothee Yap
  • 傅雪鏵
  • Joan Poh
  • 星期二特写

    诉尽世间事,触动万人心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