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特写 | 击剑国手王洁敏 从候补到金牌

如果不是别的孩子弃权,不会有今天的东运佩剑金牌王洁敏。

19岁的王洁敏,是国家击剑队的选手。其实,她在小六参加教育部“少年体育计划时,才认识击剑,年龄偏大。她当时是这项计划的轮候人选,因为别的孩子弃权她才有机会补上去。

一拿起剑柄便回不了头,王洁敏享受“刀光剑影”的世界:“就是它整个气氛,我觉得很好玩,很兴奋。我越打就越想赢。”

后来王洁敏选择进入新加坡体育学校,当时家人间为了确认她的意愿还进行了一次严肃对话。后来父母选择支持:“逼着她也没用,她想去,就让她去做。”

入门较迟 加倍刻苦追赶队友

新加坡体育学校是本地唯一一所以体育为重点的学府。高强度的训练,能协助学生更快达到竞赛水平,对王洁敏这些入门较迟的学生有帮助。

进了体校,就得完完全全投入击剑,王洁敏不容自己浪费时间,“因为跟朋友比起来,我真的不够好。我有一个朋友从小练剑,他去比赛总是赢第一。我就跟自己讲,难,你也要做。运动哪有不受苦的。每天跟自己讲,训练多一点。”

同样的训练,如果别人做十次  她要做15次。中二时,她每天在大太阳下跑四公里,“很晒,很热,很长,要死掉了。”

对于女儿的辛苦,王妈妈直言“不心疼”!父母纵然担心她承受身心压力,但也深深体会到,没有人能帮她承担。

屡吃败仗难掩失望 摆正心态再出发

竞赛生涯,让王洁敏尝到了一般孩子不想面对的失败,像是在巴黎奥运资格赛空手而归。

“我们输的比赢的多,十次里面,你赢两次,八次是输的。我会跟自己讲,你输没问题,你有进步就好,但是时间一久,你没有赢,会很气馁,会很失望。我就会哭。”

但她领悟到,赢固然重要,全力以赴才是体育的真谛。

“所以我的目标就是每天做到最好,让自己的技术展现出来,不要去怕,你已经练得这么辛苦了,你还怕什么。”

王洁敏中四毕业后继续在体育学校就读体校和理工学院联办的课程。这么一来,她就能在保证学业进度的前提下,继续提升竞赛水平。未来,她则考虑延迟大学计划,把状态最好的黄金期完全献给击剑。

相关标签
  • 星期二特写
  • Tuesday Report
  • fencing
  • 击剑
  • In Pursuit of Gold
  • 我们的金牌梦
  • 星期二特写

    诉尽世间事,触动万人心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