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卖海南传统糕点薏粑为主的”海南小吃“已传承三代,32岁的黎芷涵是第三代传人。原本从事酒店业的她,从未想过有一天会继承外婆的手艺制作薏粑,更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创业开店专卖海南小吃。
可是外婆在2019年突然骤逝,让芷涵改便心意,决定开始从事海南糕点制作。她说:“外婆去世后,我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慢慢走出悲伤,也想着应该要做些什么,要不然跟外婆的联系就断了。”
为了保存与外婆的情感联系,芷涵决定向妈妈学习怎么做薏粑。
芷涵的妈妈吴世美(59岁)是“海南小吃”的第二代,她从12岁就在大巴窑第七巷的档口帮妈妈卖手工传统小吃。妈妈怎样教她,她就用同样的方法教回芷涵。
芷涵练习了很久才掌握到做薏粑的技巧,“我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每个周末早上跟随妈妈到大巴窑的档口做薏粑,从早上五点一直做到11点。”
芷涵之后与妹妹和表妹开设网店“海南迈”。网店原本只在周末营业,随着订单日益增加,她们辞掉工作,全职经营于2022年底在百胜楼开的实体店。妈妈吴世美原本不赞成芷涵转换跑道,“因为她在酒店业薪水是蛮高的,跑来做这个要从零开始。可是她坚持要做,我也只能够接受这个事实。”
妈妈说过的一句重话也是芷涵坚持下去的动力。“妈妈讲,既然你们决定开始这个生意,就不可以结束,要一直做下去,不然会对不起外婆。”
保留传统同时兼顾创新
大巴窑老店维持一贯的营业方式,让顾客打电话预定和上门购买,百胜楼的新店则提供外送、结婚和满月礼盒,探索比较新的经营模式。
芷涵说:“保留传统固然重要,但以做生意的角度来想,我们还是需要创造一些比较新的东西去迎合现代人的口味还有需求。” 她们也研发创新口味的薏粑,在百胜楼的店独家贩售, 例如日本番薯口味,以及一款不含姜的香兰叶口味。
芷涵最大的愿望是把薏粑发扬光大,做到跟红龟粿一样家喻户晓,新加坡人在三、四十年后还买得到这个传统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