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暗之间 | 遍布全国 智能街灯怎么操作?

主持林佩芬为《明暗之间》采访陆路交通管理局,了解街灯操作的各个玄机。

全国街灯智能化,带来的便利之一是自动呼求维修人员,大大省去人员夜间巡逻寻找需维修街灯的时间,估计一年能省上4200工时。

你可曾想过,新加坡为何夜晚依旧如此明亮安全?与许多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街道照明设施完善齐全,不仅让驾驶者安心驾驶,也让行人能够安全徒步回家——而街道照明的巧妙设计功不可没。

陆路交通管理局在全岛设置11万盏街灯时,考虑齐全各公路使用者的需求后才定下灯的亮度、色温和距离。

在主要通道和高速公路上,灯柱的平均距离为30公尺,温色为4000K白灯,主要是要让驾驶者的视线更加清晰。而在住宅区小路,灯柱的距离比较靠近,灯柱也比较矮,温色是用较黄的3000K暖白灯,主要让居民的视线更舒适些,也制造一点回家的温馨氛围。

住宅区小路的灯柱较低,温色也较黄,让居民的视线更舒适些。

街灯都安装远程操控系统 (Remote-Control Monitoring System,简称RCMS),让当局能远程操控全岛的每一盏街灯,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立即开街灯,系统也能监测故障,自动发送SMS呼求维修人员。

此外,系统根据每天日出与日落时间调整街灯开关灯的时间,这和以前安装的固定式定时器相比,不只增加操作的灵活度,也额外节省能源。

全岛街灯RCMS安装工程从2018年开始,于2023年9月完成,使新加坡成为全球首个全国配备智能街灯的国家。在有智能街灯前,街灯管理主要依赖人工巡检与公众反馈,每月约收到800条故障通知。

天气变化也增加保修难度,例如过去在烟霾天气中打开高速公路街灯需要耗费长达4小时。智能街灯减少了人力需求,每年节省约4200工时,同时公众反馈减少超过80%。

每个街灯上都安装远程操控系统 (RCMS)。

除了街灯,陆路交通管理局也负责管理其他通勤设施的照明灯,包括有盖走道、脚踏车道、巴士站、德士站、行人天桥等。自去年3月,陆路交通管理局就在这些通勤设施的LED灯安装远程监测系统,目标是在明年中完成。

道路照明还有一个缺一不可的设施,就是隧道照明。隧道内没有自然光,比较阴暗,驾驶者在进出隧道时眼睛都需要作出很大调整来看清前方的路况。如果驾驶者无法快速调整视线,这会大大影响公路安全。为此,隧道的出入口都设置更多灯具,好让白天时灯光可以达到跟外面亮度相近的程度,让驾驶者快速适应室内或户外的亮度,增加公路的安全性。

每个隧道外也装置感应器,用作感应环境亮度,然后自动地把灯光控制到最适当的亮度。陆路交通管理局的控制中心人员也时时监控隧道内的设施和路况,随时应对隧道内发生的事故。
 

在晚上展出隧道照明的日间模式。

《明暗之间》是以“灯”为主题的新系列,带您到新加坡各角落了解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知识,加深对我国入夜后照明工程的认识。要是想知道新加坡的灯柱号码是怎么编排的、智能系统具体怎么操控街灯、隧道外的感应器怎么自行清洗,可以点击上方视频和主持人林佩芬一起探索。

相关标签
  • 新闻深呼吸+
  • 8worldstories
  • Land Transport Authority
  • street lights
  • 陆路交通管理局
  • 新闻深呼吸+

    呈现我们身边小人物的故事:他们不分年龄,不畏困难,坚持信念,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带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快乐和满足。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