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影剧录 | 各派导演 百家争鸣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22:33
Loaded: 0.73%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22:33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 en (Main), selected

    1998年,本地英语电影《狂热迪斯科》(Forever Fever) 与街知巷闻的《钱不够用》几乎同时出现在银幕上。两部影片都标志着新加坡本土电影的创新与进步。而《狂热迪斯科》也让我们注意到了背景截然不同的本地导演魏铭耀 (Glen Goei)。

    从西方回流  转战电影

    魏铭耀毕业于剑桥大学,曾在伦敦木兰剧团担任过艺术总监,执导过多部华丽且精彩的舞台剧。他也是舞台剧演员。

    一直在西方国家深耕舞台剧的魏铭耀,1995年遇上了创作危机,“你现在看到很多好莱坞电影有很多的亚洲演员,但30年前情况并非如此。作为演员,在我当时居住的伦敦很难找到工作。”

    他决定转而探索电影这个媒介。

    魏铭耀因为创作危机,从舞台剧转而探索电影媒介。

    同迷中西偶像  通过电影思考“我是谁”

    魏铭耀出生于1962年的新加坡,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颇深,从小跟父母一起听爵士乐和百老汇音乐剧。

    青少年时期他很迷恋迪斯科音乐。约翰·特拉沃尔塔代表了这个文化的精髓。与此同时,魏铭耀也深受李小龙的影响。将这两个偶像融入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中,他说:“我制作了一部非常个人化的电影。”

    喜剧电影《狂热迪斯科》是魏铭耀导演的处女作,讲述了一名渴望拥有摩托车的杂货店店员,他喜欢模仿李小龙,后又迷恋上迪斯科。东西方文化碰撞,产生了奇妙的火花。

    《狂热迪斯科》制造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火花。

    魏铭耀说:“我在思考关于身份的问题,关于我是谁的问题,我是亚洲人吗,我是华人还是洋人,这些问题在心理上对我来说是非常紧迫的。”

    新加坡英语电影的尴尬处境?

    魏铭耀认为,《狂热迪斯科》在某种程度上算是第一部本地英语电影。作为首例,似乎未能完全被本地观众接受。

    魏铭耀说,观众宁愿付同样的票价,去观看一部好莱坞电影,因为在观众的认知里,好莱坞电影就是讲英语的,但在1998年,他们还不习惯观看新加坡的英语电影。

    他直言,这是他人生中长久以来面对的问题,“因为我拍的是英语电影,这是我熟悉且最擅长的语言。但对于普通的电影观众来说,他们宁愿看好莱坞电影,看好莱坞明星。”

    但《狂热迪斯科》在国外成绩亮眼。它是新加坡第一部被美国电影公司米拉麦克斯收购的影片,在很多国家发行。据说仅全球发行权收入就高达450万新元。

    相关标签
  • 狮城影剧录
  • Singapore Screens: A Cinematic Journey
  • Glen Goei
  • 梁志强
  • Jack Neo
  • 邱金海
  • Eric Khoo
  • 狮城影剧录

    《狮城影剧录》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与影像,呈现新加坡影剧的集体记忆。共访多位著名的演员、导演、制作人等,跨越了近一百年的时光,生动地讲述新加坡影剧的历史与趣事。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