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家靠坚持行万里路
走过30多年的创作生涯,70岁的雕刻家库玛丽纳哈潘,正忙着准备8月底的展览。她擅长以自然界的元素为创作题材。作品曾获多个奖项肯定的她,创作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原本学的是室内设计,她说艺术这条路,必须靠自己的坚持才能走得长久。
库玛丽 雕塑家
“你需要在创作的过程中同步维生,好让你有选择。你必须有做很多艰苦工作的准备,这个力量来自你自己的内心。”
本地艺术家如果要举办一个展览,从场地筹备、文宣印刷到开幕展出,通常需要大约3万元到5万元的预算,因此往往需要找寻外部资源,如愿意合作的画廊或博物馆,艺术家也多半也会尝试向国家艺术理事会申请补助,但并非人人都有机会,疫情后的艺术舞台,反倒需要更多的艺术爱好者持续支持。
本地画家创作生涯遇伯乐
在本地艺术投资公司创办人郭明忠的支持下,本地画家陈有炳有机会发挥所长。
陈有炳至今已展出114幅作品,前后跨越60年,作品题材广泛,包括花鸟动物、城市山水,并进一步展现现代水墨画的独特艺术风格。陈有炳表示他年轻时是一名公务员,作画并没有经费的烦恼。而钟情于水墨画的郭明忠,无疑是他创作生涯中重要的伯乐之一。他在20多年前成立了艺术投资公司,专门推广陈有炳的创作。
面包物语创办人/天一艺术创办人 郭明忠
“当然一个好的作品,不管经商还是创作,它需要一个这个策划的过程或者是推广的过程。你要成立一个品牌,人家才能认识你。”
疫情后各种实体需求增加,艺术家要在创作的道路上取得突破,实质的资金援助不可少。然而艺术始终需要回归本质,有好的作品,才能收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