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晨光聚焦:本地年轻人如何为巴刹注入新活力?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近来有不少年轻人决定在巴刹摆摊做生意,有人甚至还带团逛巴刹,希望国人能重新发掘这个地方的魅力。本地年轻人如何为巴刹文化注入新活力?

      在超市和网购的普及下,巴刹或许不再像以往那样受欢迎,尤其是年轻一代。然而近来有不少年轻人决定进驻巴刹摆摊做生意,有人甚至还带团逛巴刹,希望国人能重新发掘这个地方的魅力。

      20多岁兄弟 决定摆摊当湿巴刹摊主

      23岁的郑汉祥和29岁的哥哥郑汉荣,去年底在湿巴刹开了一家日本和牛专卖店。郑汉荣曾经在一个日本和牛专卖店工作四年多,在那里学习到不少。弟弟郑汉祥则因厨房经验较少,主要经营摊位的网络生意,不过也经常跟哥哥拜师学艺。选择在牛车水巴刹开档,主要是看中这里较负担得起的租金和中央地点。不过两人坦言当初开档时有些许顾虑。

      郑汉祥,牛车水湿巴刹牛肉摊摊主:
      “我们的东西会比较贵,一开始我会觉得是个很大的冒险。我跟我爸爸妈妈讲的时候他们很支持我。”

      摆摊半年多 已同隔壁摊主成忘年交

      隔壁摊主66岁的邝仲好向两兄弟传授不少建议。每天的寒暄聊天,建立起难得的忘年交。每一句叮咛传授着巴刹做生意的智慧,让这对年轻摊主在摆摊后重新感受巴刹的独特魅力。

      邝仲好,牛车水湿巴刹水果摊摊主:
      “如果有年轻人来,就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牛车水。后来他们来了就这边会比较有生气。”

      郑汉荣,牛车水湿巴刹牛肉摊摊主:
      “我小时候不大喜欢湿巴刹,我坦白讲,因为湿巴刹又热,地上又湿湿又滑。可是我就慢慢地比较会欣赏湿巴刹,我觉得湿巴刹有人情味。”

      年轻人带团逛逛 让国人重新认识巴刹

      32岁的陆勇义和伙伴,去年6月成立名为Pasarfish SG的导览活动团,专门带参访者逛竹脚湿巴刹,认识本地餐桌上常见的鱼类。导览活动每周举行两到三次,至今绝大多数的参与者都是对巴刹文化感兴趣的新加坡人。

      陆勇义,湿巴刹导览活动组织创始人:
      “湿巴刹在我们新加坡算是有很长的历史,就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是三大民族来到一起沟通交流一起学习。”

      在竹脚巴刹经营鱼摊的24岁摊主李星濠,在冠病疫情期间开始在爸爸的鱼摊帮忙,后来做起了鱼摊的网络平台。从小生活就离不开巴刹的他,希望导览活动能为自己熟悉的地方注入新活力。

      李星濠,竹脚湿巴刹鱼摊摊主:
      “现在有很多大的超市出来了,然后湿巴刹不是说人很多,还是可以做,只是不像以前了。我只是希望那种年轻人会下来,年轻人会下来看一看学一学。”
       

      相关标签
    • 晨光第一线
    • 巴刹
    • 湿巴刹
    • wet market
    • 牛车水巴刹
    • 竹脚巴刹
    • 晨光第一线

      新闻、时事信息热辣送上,社会、生活专题天下网罗。早晨新闻资讯节目《晨光第一线》,每周一至周五,早上9点和你见面。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