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晨光聚焦:睡觉时中风 怎么把握黄金时间拯救?

本地每四到五名中风患者当中,就有一人是在睡觉时发病的。这类患者该如何把握黄金时间,将中风对神经功能的损伤降到最低?今天的《晨光聚焦》一起了解。

本地每年的中风人数持续增加。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在2021年共出现9680起中风个案,比2020年多出10%。而每四、五名中风患者中,就有一人是在睡觉时中风,并在睡醒后发现,这个情况称为醒后卒中Wake-up Stroke。

过去,由于无法获知中风确切发生的时间,医生不能为这类患者施打血栓溶解剂,以挽救还没坏死的脑细胞。直到近几年,医学界开始采用精准的成像扫描技术,找出患者熟睡时发病的时间点,避免他们中风后留下严重残疾。今天的《晨光聚焦》,一起了解醒后卒中的风险。患者又能如何把握黄金时间,将中风对神经功能的损伤降到最低。

52岁的冯志兴在一家跨国企业担任营销总监,平时工作忙碌。如果不是因为在他汽车上,贴有残障司机的标签,一般人不容易看出他右边的肢体动作较弱。原来他曾在2016年某个晚上,在熟睡时左脑出血性中风。那年他只有45岁。

冯志兴(中风患者):“那天我觉得有点不舒服,头有一点麻跟痛,我就躺一下,但是后来可能我不懂几点钟,可能三更半夜左右,我就昏了又起来好几次。”

冯志兴被发现和送到医院时,已过了治疗中风的黄金时间窗口,情况危急。由于是较严重的出血性脑中风,因此不适合施打血栓溶解剂。所幸后来他的病情稳定。

根据全国疾病登记处刚在11月发布的《2021中风登记报告》,本地2011年到2021年的中风病例逐年增加。2021年有9680人中风,比2020年的约8800人多了一成,和2011年的6143人相比,增幅将近六成。

这段期间,国人中风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也显著上升,从2011年每10万人口有约159起,上升到2021年的将近172起。中风患者的年龄中位数则从2011的68岁,稍微增加到2021年的69.8岁。

另外,出血性脑中风占了约20%。其余多数是缺血性中风。

57岁的居家糕点烘焙业者阿蒂卡,就是一名缺血性中风患者。她是在2021年4月在熟睡时发病的,而且还是一连两晚。

阿蒂卡(中风患者):“清晨4点钟我醒来想上厕所,却发现自己无法站立,连靠床的便盆椅也到不了,结果尿湿了一地。”

直到第二晚相同的状况再度发生,阿蒂卡才意识到事态严重,立即叫弟弟带她去医院。但她已错过施打血栓溶解剂的黄金窗口。

国立脑神经医学院脑神经内科顾问赖业贤医生表示,血栓溶解剂一般在患者尚未发病,或中风症状出现后的四个半小时内施打。约30%接受这项治疗的患者,会在中风后的三个月内大幅或彻底摆脱症状。至于醒后卒中的患者,由于无法确认发病时间,因此得借助先进的图像技术做出判断。

2018年欧洲医学界发表了一份有关醒后卒中的研究报告,显示利用核磁共振静脉成像MRI,为患者进行扫描可显示动静脉畸形,从而检测并推算出静脉出口阻塞,扩张和血栓形成的时间点。

《2021中风登记报告》显示,本地接受血栓溶解剂治疗的缺血性中风患者比率,从2011年的3.8%扩大到2021年的6.2%。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醒后卒中研究带来的效应。

但医生提醒,由于血栓溶解剂存在一些副作用,可能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因此不是所有缺血性中风患者都适合施打。另外,如果出现醒后卒中的症状,患者或家人应立刻拨打995,叫救护车送院就医。
 

相关标签
  • 醒后卒中
  • 中风
  • wake-up stroke
  • stroke
  • 静脉血栓溶解剂
  • 急诊
  • 晨光第一线

    新闻、时事信息热辣送上,社会、生活专题天下网罗。早晨新闻资讯节目《晨光第一线》,每周一至周五,早上9点和你见面。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