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5岁和以上人口识字率高达97.6%。但识字率高并不代表医药信息识别能力同样好。有本地学府和医院研究发现,国人在医药信息识别方面有待加强,不少病患因不了解药物信息而错过吃药时间或吃错药物。由于药物信息识别能力和健康知识掌握能力是直接挂钩的,一项研究显示,本地三分之二的年长者健康知识掌握不足,情况令人关注。《晨光聚焦》带你了解,什么是医药信息识别能力。
70岁的退休人士符方鸣来,30多岁时就被诊断患上遗传性糖尿病,后来也出现脚麻痹,肝炎和眼睛不适等病痛,每天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来控制病情。虽然他有使用药物整理盒的习惯,但有时还是会发生吃错药的情况。
符方鸣,退休人士:
“吃错药拿错盒子,所以白天错吃晚上的药,到了晚上才发现为什么药少了好几颗。”
一个人对药物的认识、了解和使用的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医药信息识别能力。这也直接影响个人健康和病情康复速度。不少医院和受访机构的药剂师都表示,国人在这方面的知识有待加强。
叶凯贞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药学系讲师/新加坡药剂师协会理事会成员:
“多数病患较难说出所服用药物的名字和剂量。他们通常就说我吃一粒,要不就是以颜色辨别药物,对药物的识别能力欠佳。”
药物会随着病情变化而改变,服用或使用方式也很多,除了要了解药物的作用和信息之外,怎么样和什么时候寻求咨询也非常重要。
苏慧敏,陈笃生医院药房部高级药剂师:
“尤其是在更换药的时候,今天医生把其中一个高血压的药换了,另外一种药的剂量又增加了,然后因为某种原因,一个月后我入院了,出院时候我得服用的药物又出现变化。”
另外,在视觉和沟通上存有障碍的人士,以及患有多种慢性病的病人等,一般健康知识较弱,直接影响他们的医药信息识别能力。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和蒙纳士大学合作的一项调查就显示,年长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能力较低。
- 约三分之二的年长者,健康知识掌握不足,无法理解医务人员的讲解;
- 55.5%年长者需要帮助阅读医院提供的材料;
- 58.4%因难以理解信息,而在了解自己的医疗状况时遇到困难;
- 近一半年长者受访者,在理解自己健康状况的信息上有问题;
- 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对自己填写医疗表格缺乏信心。
新加坡药剂师协会也发现,当遇到用药疑问时,年轻人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找寻答案,而年长人士则会选择问医生,身边的朋友或在社交媒体找信息。对此,药剂师提醒在网络和社交媒体查询药物信息,以及听取非专业人士的意见需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