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晨光聚焦:私人厨房兴起 业者面对哪些挑战?

想吃家常菜却不想亲自下厨或叫外卖?本地不少人近年来有了新习惯,就是找私人厨房帮助解馋。不管是请厨师上门还是到厨师的私人空间,吃私房菜已经形成一股潮流。今天的《晨光聚焦》带你去看在后疫情时代,私人厨房的营运模式有哪些变化。  

本地不少人近年来把视线转向私人厨房。不管是到厨师的私人空间,还是请厨师上门大展厨艺,吃私房菜已蔚然成风。

在经历冠病疫情后,有业者观察到加入私人厨房行列的女性和年轻厨师有所增加,但随着日子恢复常态,私人厨房的生意稍微下跌,因而促成业者之期间更多样化的合作模式。

疫情后重拾烹饪兴趣 沈碧秀开启私人厨房
56岁的沈碧秀从事补习工作多年,她在冠病疫情期间重拾对烹饪的兴趣。起初在网络售卖自制酱料和其他食品,后来防疫措施逐步放宽后也做起私人厨房生意,主打中式和娘惹料理,至今已有近三年。

冼翠红 私厨顾客
“通常我们会讨论一些比较私人的东西,所以有时在外面吃没有这么方便。而且你在外面吃,餐厅还是其他地方也是会掺杂到别人。我感觉这里会比较卫生。”

本地私房菜平台 有千多名私厨提供服务
私房菜平台Dine Inn透露,目前有1000多名厨师通过平台提供服务,顾客有4万人左右。

像沈碧秀这样40岁及以上的中年厨师约占五成。三成年龄介于30岁到39岁之间,两成介于20岁到29岁。另外疫情期间,每个月有100到200名新厨师加入平台,目前则有50到100名,不少还是20来岁的年轻人。

李泽伟 私房菜平台联合创办人
“疫情之前我们招募的那些家厨会比较老。可能是因为那时候,每个毕业生都觉得我要去高级餐馆上班,我要去自己开创自己的餐饮事业。不过疫情之后,我发觉其实他们觉得当一个家厨其实不会丢脸,其实一些家厨其实做得很成功也很会赚钱。所以我发现到其实很多比较年轻的那种家厨,在疫情之后会加入我们这个行业。”

后疫情时代 私房菜生意开始面对挑战
今年31岁的庄伟良拥有六、七年烹饪经验,曾经在不同餐馆打工,疫情来袭促使他做起了私房菜,主打以西方烹饪方式制作新式中餐,一周大约三、四天会接待客人到家里用餐。然而他观察到疫情结束近两年,私房菜生意开始面对挑战。

庄伟良 私厨
“有一些以前会常来的顾客,他们会说我现在要出国工作,有时候要出去玩,所以就比较多的是会说,我现在已经没有很想要一直回来了。”

庄伟良也同其他餐饮业者合作,在不同场地举办品尝美食活动,以打响名堂和拓展私房菜生意。

不少顾客选择请厨师上门做菜
然而不是所有顾客都喜欢到厨师的住家做客。有的会选择在外租场地,请厨师上门做菜。

曾佩婷 私厨顾客
“今天是我儿子满月。我决定请私厨来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与众不同。我也发现到他们是现场做菜,而不是提前备好食物端上来,所呈上的菜肴是热腾腾的。”

私人厨房团队Chef de Maison表示,同疫情前相比,团队目前的营业额增长三到四成,而同疫情期间相比,增长幅度则是一到两成。这主要是因为后疫情时代,更多顾客不仅选择邀请厨师到家做菜,也会租下场地搞较大型的派对和其他活动。

相关标签
  • 厨师
  • 私人厨师
  • 餐饮业
  • 晨光第一线

    新闻、时事信息热辣送上,社会、生活专题天下网罗。早晨新闻资讯节目《晨光第一线》,每周一至周五,早上9点和你见面。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