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着眼天下: 马国米价剧烈波动 政府该如何解决?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9:26
Loaded: 0.0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9:26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 en (Main), selected
    邻国马来西亚生产稻米,产量占当地市场的七成,另外三成则从外国进口。受到气候化和印度限制白米出口禁令的影响,马来西亚去年一度传出白米缺货的消息,导致米价剧烈波动。

    白米饭是亚洲人民的主要粮食。邻国马来西亚生产稻米,产量占当地市场的七成,另外三成需要从外国进口。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再加上印度限制白米出口的禁令,马国米价一度剧烈波动,当地还传出白米缺货的消息。

    去年下半年起白米供不应求
    马国多家媒体报道,当地从去年9月开始便陆续传出白米断货的消息,即便有关当局促请民众无需惊慌,甚至推出限购令,但当地白米仍供不应求。白米不足的问题,更是直接反映在价格上,迫使当地民众只能勒紧腰带过活。有民众表示,之前买一包10公斤大概41或42令吉,现在同样的品牌要50多令吉才买得到。


    白米缺货的原因
    马国的白米市场主要分为两大类,那就是当地农民耕种的本地米和来自国外的进口米。由于进口白米的价格不断攀升,许多民众便转向购买本地米,但每一个州属的收割期和收成都有所不同,再加上各种不可预期的因素,进一步加剧了马国当地白米不足的问题。

    家族世代都是稻农的林卯顺表示:

    “这几年来就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兼职的农民,全职的变成兼职的。变成那个产量,可能他一个星期才下一次田,他很多时候错过那个培育的时间了。”

    向来同稻农紧密合作的米商陈祖耀说,当地白米市场政策没有与时俱进,是造成市场供应不足,无法自给自足的其中一个原因:

    “白米这个26令吉的定价,如果没有错大概15年前已经是这个定价了。但是很多东西都涨价,农药、人工费等等都在涨价。所以当政府不允许涨价的时候,就会造成农民就不会放很多的心机去种植。”

    杂货商公会会长方志民分析,由于马币贬值,导致进口白米价格飙高,进口白米的量也变少。此外,传媒报道缺米的消息,也会导致民众囤货,让问题雪上加霜。

    马国政府鼓励稻农采用科技耕田
    马来西亚人每年平均吃掉80公斤的米粮。为了提高产量,马国当局自2021年起,展开的大规模智能稻田计划,由企业提供技术,协助农民以科技提高产量。当局在计划初期就以适耕庄作为试点地,如今三年过去了,适耕庄的稻农表示,这项计划令稻米产量提高了至少八成。

    适耕庄成功的例子给予马国政府更多信心,将计划扩大到其他州属,包括玻璃市、吉打和吉兰丹等。目前参与计划的稻农接近1万人,农田面积超过2万6000公顷。

    当局希望能在2030年之前,将马国自产稻米的供应量增加到八成。马国政府也在探讨增加白米进口的来源,减少对印度的依赖。
     

    相关标签
  • 白米
  • 马来西亚
  • 印度
  • 米价上涨
  • 晨光第一线

    新闻、时事信息热辣送上,社会、生活专题天下网罗。早晨新闻资讯节目《晨光第一线》,每周一至周五,早上9点和你见面。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