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晨光聚焦:孕妇流产身心受创 如何陪伴走出伤痛?

怀孕生子是人生一大喜事,但如果不幸流产,一般人会选择避而不谈。经历这个艰难时刻的孕妇,容易陷入自责愧疚,这期间会特别敏感脆弱。家人和朋友在表达关心时,应该注意哪些沟通方式和用词,才能给予真正的安慰和支持?孕妇又可以如何自我照顾,走出悲痛?

昨天是母亲节,许多母亲在鲜花和祝福中度过,不过这一天也可能是一些母亲的隐痛。

孕期流产很多时候仍是社会上的禁忌话题,但流产其实比多数人以为的更常见。

李伟灵,国立大学医院母胎医学部门妇产科顾问医生:

流产其实是一个蛮常见的现象,多达10到15%的女性可能会有至少一次的流产,尤其是在怀孕的前三个月。最常见的是染色体的一种问题,就是说怀胎在发育的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或是结构有一些不正常。第二个常见的原因是可能女性有一些慢性疾病的问题,包括糖尿病或甲状腺。如果是控制不好的话,流产的风险也会提高。那比较少见的是,子宫有一些发炎或是结构的不寻常。

39岁的蔡凯雯育有两个女儿,在这之前她经历过三次流产。2018年第四度怀孕令她雀跃,也夹杂着不安和恐惧。

蔡凯雯,妈妈:

我一直都很喜欢孩子。那怀孕的时候,很自然你就会感到担忧、担心。但我就会问自己,我这个想法、我这个担心有帮到我自己吗?有帮到孩子吗?有帮到宝宝吗?如果没有的话,又不在我的掌控之中,那就不用这么担心,就活在当下。

流产对孕妇而言,是身心的双重创伤。心理学家表示,现在有越来越多经历流产的女性和她们的丈夫愿意寻求专业帮助,她也提醒,这时期的女性敏感脆弱,家人应避免出言责怪或批判。

周泳伶博士,周泳伶临床心理诊所临床心理学家:

首先不要责怪自己,第二是要学习照顾自己的空间。平常他们会说你喝了冷水、过度操劳,所以就导致这样。不要用一个责怪的心态,而是同理心。虽然我们很伤心,我们有很多情绪,可是我们有在吃吗?我们有没有在照顾自己?

心理学家也补充,悲伤是一种情绪,抑郁则是一种病症。家人要特别留意,如果她们情绪失控,就得寻求专业辅导。妇产科医生也指出,一般来说流产无法预防,但孕妇可以通过检查以及调整生活方式来降低再次流产的风险,例如保持饮食均衡,避免吸烟饮酒,同时尝试减低压力。
 

相关标签
  • 晨光第一线
  • 母亲节
  • 母亲
  • 妈妈
  • 孕妇
  • 流产
  • 孕期流产
  • 身心受创
  • 妇产科
  • 妇产科医生
  • 临床心理学家
  • 心理学家
  • 晨光第一线

    新闻、时事信息热辣送上,社会、生活专题天下网罗。早晨新闻资讯节目《晨光第一线》,每周一至周五,早上9点和你见面。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