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峇和娘惹这个由中国华人移民和东南亚原住民通婚的混血后裔,对于新马一带的人而言并不陌生。不过在邻国北部州属吉兰丹,由于地理位置和泰国接壤,当地也有一群混血的民族,和峇峇娘惹族的来历相同。这个独特的群体被称为吉兰丹土生华人,是由中国闽南迁徙到吉兰丹沿海一带的福建人,和在当地的马来人或者是泰人通婚的后代。所他们的文化融合了华族、泰族以及马来族的元素。
传统嘉年华体现吉兰丹土生华人独有特色
门口挂着春联和灯笼,现场却表演着传统的马来舞蹈。这个融合了华人和马来元素的活动现场,是吉兰丹土生华人的传统嘉年华。活动负责人蔡德雷表示,身为土生华人,他希望透过这场嘉年华,能让更多人了解到土生华人文化。
蔡德雷 嘉年华负责人
“我其实是第四代了。我的祖辈来自中国。我们就是特殊的族群,使用的语言也同马来语、华语和暹语不同。”
虽然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当地人对于土生华人的了解少之又少。一名嘉年华访客表示,在参加嘉年华之前都不知道吉兰丹土生华人,所以这对她来说是全新的知识。
吉兰丹土生华人记载保留族群事迹
这次的吉兰丹土生华人传统美食嘉年华的举办地点位于吉兰丹北部丹那美拉的土生华人文物馆。这也是全马首间土生华人文物馆。文物馆是由传统的土生华人老厝改造而成,馆内展示了大量关于土生华人衣食住行及历史的文物。
林庆丰 吉兰丹土生华人协会主席
“这个文物馆是本来是一个土生华人的建屋来的,这个是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吉兰丹土生华人有72个乡村,就是这吉兰丹河的两岸。全部两岸都是我们土生华人的,我们是福建暹人。”
但随着时代演变,现在许多的传统土生华人老屋已改造翻新,保存至今的传统土生华人高脚屋已越来越少。吉兰丹土生华人协会致力于保存土生华人的各种文化及习俗之外,也有吉兰丹华人在默默记载着土生华人的事迹。
今年高龄92岁的黄崇锐与已故妻子谭丽屏用了十多年的时间,走遍了吉兰丹大大小小的华人村落,收集每家每户的故事及历史,再集结成书。即使当时两人已步入古稀之年,他们依旧开车到各村叩门访谈。
黄崇锐 吉兰丹华人理事与文化协会会长
“就算太太她得了癌症,她还是陪着我一起去进行调查。主要还是我们的子孙后代知道我们的祖先300年前就来开发这个地方。那么他们了解了这个事实,他们对这个地方就会更加的珍惜。”
林庆丰 吉兰丹土生华人协会主席
“我希望大家可以了解我们只是语言有一点不同。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文物馆给他们来看,他们可以回去跟他们讲,我们也是土生华人。”
尽管吉兰丹土生华人只占当地人口的一小部分,但他们的存在反映了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