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晨光聚焦: 囤积杂物引关注 本地个案逐年上升

本地的囤积杂物个案近年来有增加趋势,拒绝配合清理的囤积个案占六成。今天的《晨光聚焦》一起了解,今年1月成立的家居整理行动联盟,如何整合政府和社区各项资源,帮助囤积者和他们的家属应对这个问题。

囤积杂物不仅影响居家卫生,也带来火灾隐患。本地囤积杂物的个案近年来持续上升,官方数据显示,目前被列入观察名单的囤积个案达到627起,当中将近六成个案因囤积者拒绝配合,令清理工作困难重重。面对这项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政府与社区组织今年1月联手成立“家居整理行动联盟”,希望整合资源,更有效协助囤积者和家属。

狭窄通道中的生活危机

年近80岁的李女士家中堆满杂物,房间更是连走动的空间都没有。几周前,李女士突然在床边晕倒。她的侄子李景益回忆:“她的同事当天就冲下来,敲门也没反应。通知我后,我觉得需要马上报警。”警方与民防人员破门而入,及时将李女士送院救治,目前她已康复。

经过这起意外,他们才意识到家中囤积杂物的潜在危险。李女士解释,家中许多杂物是丈夫的,他目前因病住在疗养院,所以不能乱丢他的东西。

群策群力 义工人链接力清理

在侄子李景益的求助下,福利组织“喜悦世界协会”约20名义工到李女士家中协助清理。由于空间有限,他们组成人链,将杂物一一传出屋外。

义工们强调,尊重屋主意愿是首要原则。“我们丢东西前一定先问屋主,比如食物过期也会先让她看过,再丢掉。”

囤积案例逐年上升 火患风险不容忽视

根据喜悦世界协会的数据,协会处理的囤积个案从2022年的7宗,增加到2024年的14宗,而今年首三个月已经处理6宗。

在这同时,内政部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共有23起因囤积杂物引发的组屋火患,虽然仅占整体火患不到1%,但趋势令人关注。

派发灭火毯 深入社区教育防灾

另一个义工组织“让希望活下去”则在振瑞路一带的租赁组屋开展防灾教育,派发灭火毯给有需要家庭。创办人潘迎芬表示:“我们看到很多案例,充电器会着火爆炸,甚至煮东西也会引发火灾。我们今天教他们怎么用这个灭火毯。”

她坦言,愿意配合清理工作的住户并不多。“一栋组屋300多户,可能有20户是囤积者,但不一定20户都愿意让你帮他们清理。”

心理支持同样关键

对于这类囤积者和他们的家属,新加坡心理健康协会的流动支援小组会给予适当的援助,让他们走向康复之路。协会指出,囤积行为可能与心理健康问题有关,如强迫症、焦虑症或抑郁症。协会每年处理约8到10个相关个案,助理处长高志伟表示:“我们会家访,了解问题程度,也希望和他们建立关系,再看是否需要接受心理治疗。”

串联资源 成立“家居整理行动联盟”

为应对复杂多样的囤积问题,国家发展部与社会及家庭发展部今年1月成立“家居整理行动联盟”,联盟由28个来自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社区组织以及医疗机构的成员组成,成员就包括“喜悦世界协会”、“让希望活下去”及心理健康协会。

囤积管理行动小组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627起严重囤积个案中,有357起被列为复杂难解个案,当事人拒绝配合清理。其余的270起在多方介入下情况有所改善。

相关标签
  • 囤积
  • 囤积杂物
  • 家居整理行动联盟
  • 喜悦世界协会
  • 让希望活下去
  • 新加坡心理健康协会
  • 晨光第一线

    新闻、时事信息热辣送上,社会、生活专题天下网罗。早晨新闻资讯节目《晨光第一线》,每周一至周五,早上9点和你见面。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