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晨光聚焦:书城化身新文化区 百胜楼历久弥新

【#晨光第一线】享有书城美誉的百胜楼曾是本地爱书人的朝圣地。不过随着数码时代的降临,书店相继停业,百胜楼一度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不过危机就是转机,在商联会的积极推动下,入驻的画廊已增至目前的近20家,不仅为百胜楼注入新艺术气息,访客人次和商家的营收也都增加了两到三成。今天的《晨光聚焦》带你走访两家由不到30岁的年轻人经营的画廊,看看他们为何选择在这里落脚,开展艺术事业。

享有书城美誉的百胜楼,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2000年代曾是本地爱书人的朝圣地。不过随着数码时代的降临,加上书店相继停业,百胜楼一度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然而在百胜楼商联会的积极推动下,过去六、七年在这里开业的画廊增加了一倍达到目前的近20家,为这个地方注入新艺术气息。今天的《#晨光聚焦》带你走访两家由不到30岁的年轻人经营的画廊,看看他们为何选择在这里落脚并展开艺术事业。

坐落在百胜楼三楼的艺家画廊占地50多平方米,收藏了约70幅画。现年29岁的赵梓翔在两年前开画廊,地点就在父亲的画廊旁边。梓翔说,他从小受父母影响,对经营画廊产生浓厚兴趣。所以当他获知隔壁空置的店铺出租时,便决定租下来。

由现年70岁的父亲赵振强所经营的好望角画廊,所展出的作品多为水墨画,主要出自本地较成熟的画家笔下。赵梓翔便希望能够另辟蹊径,展出本地年轻画家的作品。

赵梓翔,艺家画廊总监:
“在新加坡做艺术行业的年轻人其实也不多,但是他们的想法都非常有创意。他们想通过自己的画作对这个社会做一些反馈,或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所以我一直很想跟较年轻的创作者合作。”

 

赵梓翔虽自立门户,但也帮忙父亲打理画廊。父亲赵振强也会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给予儿子必要的帮助。赵振强说,他是在六、七年前将画廊搬到百胜楼。这些年来他发现这里除了有更多画廊涌现,售卖画框、绘画材料等相关物品的店铺也有所增加,带动了这个地方的艺术气息。


赵振强,好望角画廊总监:
“方便顾客货比三家,不只是比价钱,画廊的水平也会在竞争下跟着提高。以前你要买书买笔就来百胜楼,现在它已经完全改变了,朝向年轻化、多元化发展。”


同样位于百胜楼的另一家画廊集雅轩则散发着古色古香的气息,让人难以想象画廊业者史子鑫其实还不到30岁。原来集雅轩画廊的前身是一间古玩店。史子鑫六年前接手店铺后,就决定将它化身画廊。

 

史子鑫,集雅轩画廊总监:
“当时书店慢慢地减少,入驻是越来越多家的画廊。我觉得这很集中,至少大家如果要来找艺术品的话,都会先想到书城百胜楼。所以它本身就已经形成一个气候,氛围也很好,可以试试。”

 

年轻一代愿意放手一搏在百胜楼经营画廊,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百胜楼商联会七年前决定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希望在卖书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画廊等文化场所,为这个老地方带来新气息。

 

王雅凉,百胜楼商联会会长:
“2017年主力书店相继地结业。我们就着手打造文化旅游区,将百胜楼转型成画廊、音乐还有舞蹈学院。吸引买书的顾客也来这里逛画廊。”

商联会过去几年来每年会同画廊联办艺术周等不同活动,带动人潮。昔日的书城如今在画廊、音乐和舞蹈学院,以及文化商品店的荟萃下,焕然一新成为新文化旅游景点,到访人数也增加了两成。两名年轻画廊总监都表示,对百胜楼的未来充满信心,并希望未来能举办更多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到访。
 

相关标签
  • 百胜楼
  • Bras Basah
  • 书城
  • Art Gallery
  • 画廊
  • 晨光第一线

    新闻、时事信息热辣送上,社会、生活专题天下网罗。早晨新闻资讯节目《晨光第一线》,每周一至周五,早上9点和你见面。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