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我家传什么:四代人接力传承 农场开创新局

本地有家族农场传承到第四代,他们通过传承知识和精神,利用农业科技壮大农场。

新加坡土地有限,几乎没有农田,以务农为生的人也就更少了。不过本地有家族世世代代都是农夫,至今已传承到第四代,可喜的是农场也开始看到年幼第五代的踪影。

国华科艺农场的开始
国华科艺农场的根源追随到1945年,当时他们的祖先黄雀来自中国河婆,一家人主要靠种菜为生。直到1979年,也就是他们第二代开始着手经营农场,并且在1999年第三代的手里扩大了农场规模,也就是这个时候成立了国华科艺农场。黄国华便是第三代。

是从我公公的时候,那时候好像是住在那种甘榜地,就是家庭式这样种, 所以就慢慢好像变成我爸爸也接下去种,最后到我们接下去,所以我们接下去的时候就一直改变了。我们一直有去外国考察,看人家怎么做回来就学,现在农场用这种温室,土耕水耕都有,看本地人需求什么菜,我们就种什么菜,好像小白菜、菜心这些本地人比较喜欢吃的,从以前一间农场做到七间农场这样大。
黄国华,国华科艺农场第三代

紧跟科技脚步 农场转型创品牌
国华科艺农场第三代有四个兄弟,他们在甘榜、农园已几乎消失的90年代,发展机械化耕种,逐渐成为本地主要的蔬菜供应商之一,到如今结合第四代的数码和科技能力,农场发展更加茁壮。而如今随着时间推进,第三代也在开始将生意、知识和技术交给下一代,第四代。

农场第四代经营者
农场第四代经营者们,各有想法一同经营农场。
29岁的黄思婷是黄国华的女儿,她毕业于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主要管理农场教学导览。

在外面帮人家打工了几年,爸爸就说要不要回来农场帮忙一下。 我想了想,觉得可能回来农场是一件好事 ,又不是说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可以在这个农场的事业发展, 所以我就回来帮忙他。
黄思婷,国华科艺农场第四代经营者

另外38岁的黄伟德也是第四代经营者,除了协助家族农场转型,更进一步开发新科技农场,除了创立新品牌,也引进自动化设备,除节省人力,生产效益也比传统土耕技术高三到四倍。

传承的希望
两代人希望将热情和勤劳这两个家族精神传承下去,他们认为凭借热情和勤劳,才能
更有活力地将农场经营下去。

相关标签
  • 特别专题
  • 我家传什么
  • 菜园
  • 农场
  • 传承
  • 晨光第一线

    新闻、时事信息热辣送上,社会、生活专题天下网罗。早晨新闻资讯节目《晨光第一线》,每周一至周五,早上9点和你见面。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