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的王家(傢)靖并非影视相关科系的学生,如今却成为了本地备受瞩目的新生代受人纪录片导演。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苦练华文 只为与受访者沟通
华语曾经讲得半桶水的王家靖靠着自身努力,在30岁报考O水准华文并考获B4成绩,为的就是能和受访者沟通。
王家靖,纪录片导演:
“只能用英语跟他们沟通就真的很可惜,因为我已经得到了你的信任,可是我们无法把你放在纪录片里面,因为我不能用母语。”
王家靖自学拍摄 首部纪录片便夺奖
15岁就很爱看纪录片的王家靖,当时就有了拍摄纪录片的梦想。2015年进入国立大学后,有机会到印度尼西亚拍摄环保主题的纪录片。
带着30个学生朋友,花了11个月做出来,王家靖第一部纪录片就获得了全国青年影片奖《最佳纪录片》奖项。他之后决定拍摄更多本地故事。
后两部纪录片被拒 王家靖转念圆梦
2017年以结霜桥旧货市场主题拍摄纪录片,2020年再以本地音乐人为主题进行拍摄,但两部纪录片都陆续被70个影展拒绝。然而他认为,人生的转角契机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王家靖,纪录片导演:
“我就想我应该要怎么做呢?我在这边写的英文就是,不如这样,我在2023年的国庆日前,我就要把它放在电影院播放。所以我就写了这个目标,然后隔天我就开始行动。”
他果真在去年成功找到场地,让500名观众欣赏他的作品。也因为这一次的契机,让新航注意到他,进一步与他洽谈,如今王家靖共有七个作品在新航机上娱乐系统播放。
一开拍就忘吃饭 早餐成最重要一餐
王家靖对工作充满热情和责任感,每当开始拍摄时就几乎废寝忘食。在文庆路一带住家附近的面包店,自然成为他一整天最重要的活力来源。
王家靖,纪录片导演:
“当我在拍一个纪录片的时候,我的责任不是对我的职业,而是对在我的镜头前面的采访者,他的故事、他的历史,所以我为了他去拼,去找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