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角膜病因
年轻患者中,眼角膜问题通常和遗传、意外以及配戴隐形眼镜不当所引起的细菌感染有关。
至少在新加坡角膜内皮细胞层退化,是年长者眼角膜失明的常见病因。尤其是在白内障手术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皮细胞层可能因雄激素缺乏而受损。
洪汉年副教授,眼角膜及外眼疾部门主任兼高级顾问(SNEC)
眼角膜移植手术增加 但眼角膜捐献不足
眼角膜疾病是导致失明的第四大成因,占全球致盲眼疾的5.1%。本地去年的眼角膜移植手术,不仅超越疫情前水平,还创历来新高达620起, 等候移植人数从过去的每年30到50人,倍增到近年的约100人。数量预计将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持续增加,每年增幅达10%到20%。然而国人的眼角膜捐献仅占手术的两成,其余八成来自美国。本地捐献者中,高质量的眼角膜细胞组织更占少数。
大多数人会认为捐赠过程是耗时的并且会破坏仪容。这些主要是人们对这方面的了解还不够全面。
吴勇正,新加坡眼库角膜捐献协调员
新旧眼角膜移植比较
传统的眼角膜移植,需切除患者角膜上混浊、病变的部分,再以尺寸相近的捐赠角膜替代。如今更常进行的是“后弹力膜内皮角膜移植术”,将捐献者的健康内皮细胞,植入患者的角膜内层,以取代受损部分。
最大优势是我们不再需要切除整个眼角膜进行替换。它采用针孔微创技术,让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拆线、回医院复诊,以及外用药物和滴眼药水的次数。
洪汉年副教授,眼角膜及外眼疾部门主任兼高级顾问(SNEC)
至于侵入性更低,仍在试验中的眼角膜细胞疗法,则是把捐献者的活性眼角膜细胞注入病患眼睛,让新细胞和眼角膜融合,重塑健康的内皮。这样患者不仅不必接受移植也能更快康复。
过去八到十年我们全情投入研究,完成动物实验、临床前研究,和实验室的细胞培植。全国眼科中心也正在进行两项临床试验。
乔德比尔教授,新加坡眼科研究所执行董事
教授也表示相较于现有疗法中,利用一名捐献者的眼角膜治疗一两名患者,新的细胞疗法只需一名捐献者的眼角膜细胞就可惠及多达90名患者,大幅减少对捐献者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