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曾是亚洲数一数二的壁球强国,壁球男团还一度跻身世界六强。上世纪80年代,遍布我国全岛的壁球场就有约200个。
但随着壁球热潮消退,本地公共壁球场逐渐关闭,仅剩目前的24个,就连1978年落成、拥有七个球场的加冷壁球中心,也将让位给“活力加冷”(Kallang Alive)发展计划,明年被拆除后本地的公共壁球场将减少到17个。
其实本地仍有不少爱好者对壁球不离不弃。即便球场越来越少,他们对壁球的狂热始终不灭。
33岁的潘家辉是我国壁球国手,曾在2015年东运会荣获男双金牌、男团银牌。
十岁那年,潘家辉在父亲的引导下开始接触壁球。
“我就长时间坐在壁球场外看他们玩,中场休息时我就趁机打个30秒。”
正是这样的机遇和反复地训练,一年后,年仅11岁的潘家辉在1998年参加新加坡青少年壁球公开赛,首次参赛就夺下12岁以下组别亚军,并入选新加坡国家队。
45岁的李秋玲,则是在中学时意外接触了壁球,来到新加坡后开始积极寻找场地和俱乐部。
其实,壁球并不是刻板印象中的“对着墙壁打球”,它也可以是三五成群一起运动的项目。
李秋玲说,在国外壁球属于较高档的运动,需要是私人俱乐部或者是比较高档的一些俱乐部才可以打壁球。在新加坡反而是非常平民的运动,通过ActiveSG就能够租到球场了。
对于球场的关闭,壁球爱好者们都感到惋惜,并表示将在有限的场地里积极寻找新的练球场,好让这个爱好维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