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留艺 | 舞蹈家吴丽娟:从芭蕾舞者到艺术拓荒人

舞蹈家吴丽娟16岁才开始接触芭蕾,而且在1950年代,把舞蹈当专业是“不务正业”的选择。但她并没有因此改道,如今年过80仍为艺术奉献。

从小在音乐氛围中成长,爱上舞蹈后,她20岁时到澳大利亚修舞蹈,并争取到成为舞团的主要舞蹈员,曾演出《国王与我》。那是一段过得清贫的日子,但也让她更坚定要把舞跳好,“凡是老师改的,一天之内一定要改对。”,一天练舞十几个小时,甚至曾一天跳坏一双舞鞋。

但澳洲对有色人种的歧视,加上新加坡成立电视台和建设国家剧场,吴丽娟和丈夫郭宝崑在1960年代回国发展,并创办新加坡表演艺术学院(实践剧场的前身)。

在2020年播出的《星期二特写》之《筑梦2》中,吴丽娟说,成立艺术学院开班授课,让她偏离了成为舞蹈家的梦想,但这遗憾也推使她要把工作做好,把个人的梦想交给下一代。

她的创作经常源于对土地与人民的关怀。目睹渔夫困境,她和伙伴创作了芭蕾舞剧《九条船》,让艺术为弱势发声。

生活中,她也经历考验。丈夫郭宝崑因内安法被拘留的数年,她独自挑起家庭与实践的重担,却依旧坚定:“你越是难,我越是冲。”

如今,吴丽娟把舞蹈与教育托付给后辈。她说:“人越靠近尾声的时候,时间越宝贵,就要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她希望年轻一代珍惜当下,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延续艺术的初心。

《光影留艺》系列短视频精选自《星期二特写》历年制作的艺术家纪录片,让观众重温八位艺术大师——刘抗、郭宝崑、潘受、黄荣庭、巫漪丽、林子平、吴丽娟和陈瑞献——的创作理念与艺术心得。适逢政府推出文化通行证计划sgculturepass.gov.sg,新加坡公民可获100元用于参与本地文化艺术活动,这与8视界《光影留艺》希望助力本地文化发展和推广的宗旨契合,鼓励大家善用通行证,欣赏本土文化。

相关标签
  • 光影留艺
  • In Their Light
  • 新加坡文化通行证
  • SG Culture Pass
  • 艺术
  • arts
  • 芭蕾舞
  • ballet
  • 舞蹈
  • dance
  • 实践剧场
  • The Theatre Practice
  • 光影留艺

    《光影留艺》系列短视频,精选《星期二特写》历年艺术家纪录片,呈现刘抗、郭宝崑、潘受、黄荣庭、巫漪丽、林子平、吴丽娟、陈瑞献八位本土艺术大师的创作理念与艺术风情,记录本地文化启蒙与发展脉络。旨在唤起公众对本土艺术的共鸣,配合文化通行证计划,鼓励大家热情参与艺术活动,让欣赏本土文化成为日常。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