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会在明明肚子不饿时,却听到一股不断催促你吃东西的“声音”?最近出现的“食物噪音”(food noise)概念揭示,有些人的大脑其实无法正常控制“想吃”的念头。除了刚吃完一餐又开始想着下一餐,也可能对自己“满脑子都是食物”的症状感到厌恶。
8视界记者蔡佑霞在《狮城热话》节目中分享了她的减肥经历。她最重时为65公斤,BMI(身体质量指数)超标,后来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减到50公斤。佑霞表示,她以前一看到美食就想吃,而在工作压力变大时更是越吃越多,仿佛在追求一种“过瘾的感觉”。
国大医院内分泌科高级顾问医生尤东暐解释,“食物噪音”指的是大脑不断、重复地出现想吃东西的念头,而且这种情况频繁发生,超出个人控制。
“就是没有饿的感觉,但是(不吃)可能会导致你的情绪低落或者焦虑,进而影响到我们日常的运作,比如说没有办法专注地工作。”
不饿却一直想吃 可能是心理问题
“食物噪音”通常源于心理因素。临床心理学家黎科颖表示,这可能与情绪压力过大有关,也可能因过度节食,例如完全不摄取碳水化合物或糖分,而使“食物噪音”变得更加严重。
她也补充,有些人可能因生活中的重大变化,如丧偶、感情问题、工作不顺等,而以吃来寻求快速的情绪疏解与短暂的愉悦感。
另外,尤东暐医生指出,“食物噪音”不只局限于对甜食的渴望,每个人因满足不同的生理与感官需求,可能会对不同种类的食物产生欲望。
应对食物噪音 应先减压而不是减重
黎科颖表示,应对食物噪音得先了解欲望背后的情绪来源,如压力或空虚感,再针对根源改变“以吃来疏解情绪”的模式。
“比如说我有一个个案,他觉得他不可以生气。我们发现他每次想吃是为了要压抑情绪的这个循环,所以要找到想吃东西背后的那个根源。”
高纤维食物助改善食物噪音 非肥胖症患者勿乱用药
尤东暐医生解释,目前研究显示,食物噪音可能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机制有关。他建议多吃高纤维食物,如蔬菜和糙米,以增加饱腹感,从而减轻“食物噪音”的影响。
“有些研究显示,优先摄取纤维是比较好的选择,其次是以蛋白质为主的主食,最后才是碳水化合物。老人家常叮嘱我们吃东西要慢慢吃,其实很有道理。因为大脑中枢要产生饱腹感需要时间,吃得慢一点,就不容易吃过量。”
至于目前是否有药物能够管理“食物噪音”问题,尤医生说,用于治疗第二型糖尿病和肥胖症问题的药物——GLP-1激动剂,可以降低饥饿感、减少食欲,让大脑更好地控制饥饿讯号。因此,使用该药物的患者表示,吃饭后更容易感到饱足,也发现自己较少想着食物或产生强烈的进食渴望。
不过他也警告,不应该在没有肥胖症的情况下滥用这类药物来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