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名南洋理工大学学生因为涉及使用人工智能AI 完成作业,而被判零分,引起热议。本地六所自主大学受询时表示,学生一般上被允许使用人工智能,但须遵守不同课程的规定。
另外,在六所自主大学中,新加坡管理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和新加坡社科大学回复说,学生不当使用AI的相关案例只有个位数。不过新社科大观察到,随着人工智能工具变得更加普及,校方侦测到的案例略有上升。
人工智能作为辅助 提升作业质量
究竟学生怎么使用人工智能才算合理?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高级教育研究科学家黄龙翔博士表示,如果作业考核的目的是检验一个人的基本功,那么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自主完成是理所应当的,不应该使用人工智能。不过,他提到在当今这个时代,学生必须学会如何与人工智能并肩合作,借助AI做得更好,而不是单纯让人工智能代替我们去做得更好。
新加坡社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玥博士也认同,她鼓励学生使用人工智能。她认为,善用工具并了解其边界和局限性,本身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有句话说,取代人类工作的,不是AI本身,而是那些更善于利用AI的人,因此学生更应该负责任地使用AI,用它来进行头脑风暴、提供多角度的观点、降低信息搜索的成本、美化语言和调整格式,从而将更多时间集中于提升高阶技能。
被问到平时如何用AI做作业,就读新加坡管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系统学院的大三学生林文祥分享,如果作业没有评分,他会使用AI来帮助生成答案,从中了解AI的思路和构思,把AI作为一个学习的案例。但是作业如果是评分的话,他会自己研究和搜索资料,并把利用AI获得的信息注明来源,以避免抄袭问题。
他表示所属科系的老师其实鼓励学生使用人工智能,认为AI就是未来,不应该排斥,要想办法把它融入生活中。他说,学校讲师甚至会分享不同类型的AI在不同情境下的最佳用法,并介绍相关的AI资讯。同时老师会布置与AI相关的作业,教导他们如何下达有效提示,因为每位学生的提示不同,AI给出的答案也会不一样。老师希望他们学会如何向AI提出好问题,从而获得更好的答案。
学生使用AI完成作业,什么情况构成作弊?
对于学生使用AI的界限,王玥副教授认为,如果学生没有经过思考、原封不动地把AI生成的答案当作自己的作业,这就已经构成抄袭。她指出学生应该对人工智能的回答进行事实验证,并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与人工智能进行互动。如果没有经过批判性思维去判断对错,而只是照单全收,也是一种抄袭行为。
教师辨识AI使用仍靠经验 文风、逻辑成线索
那老师有没有办法去识别学生是否使用了人工智能呢?黄龙翔博士表示,老师要对AI有一定熟悉度,必须会主动与AI互动,才能培养判断学生是否使用AI完成作业的直觉。例如,老师了解学生平时的写作水平,如果发现某段文字的文风与其他段落不一致,很可能就能判断出是由AI生成的。
王玥副教授也补充,目前AI的发展仍有许多局限,例如它可能会产生“幻觉”,也就是生成错误的内容。如果同学没有判断能力,轻信答案并直接套用在作业里,很容易被一眼识破。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大学老师会干脆禁止使用人工智能,因为担心学生过度依赖,导致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工具可以有效评估学生是否使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师布置作业和评估学生需与时并进
未来,作业不只要考核学生的知识点,还需要考验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为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黄龙翔博士会要求学生在课堂监督下利用AI生成初稿,并将其存档,再由老师即时给予反馈。接着,学生根据所学内容与AI进一步互动,不断修改与优化教案。整个过程中,学生需提交与AI互动的截图记录,展示如何一步步改进,并最终设计出更完整、更具创意的内容。
此外,王玥副教授也说,她也会要求学生记录整个做功课的过程,包括他们如何与AI互动、如何提问,并对比AI生成内容与自己原始的想法,从而反思与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AI工具普及 六所大学基本允许学生使用但设限
《狮城有约》向六所自主大学查询学生使用人工智能的策略和指导方针。
南洋理工大学表示学生在一般情况下允许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完成作业,不过须申报使用的过程和方式,并确保内容准确性。一些教师可能出于特定教学目的,禁止在某些作业使用人工智能。
新加坡国立大学回复说教师在符合学校整体政策的情况下有一定自主权,决定如何在课程中使用人工智能。通常学生被允许使用AI完成带回家的作业,但必须妥善申报和引用。
新加坡管理大学每门课的教师都需要告知学生是否允许使用AI工具和具体的使用范围。在作业初期的讨论和整合信息阶段,校方鼓励教师允许学生使用生成式AI。
新加坡社科大学指学生一般上只要遵循不同课程的明确规定和适当标注出处,可以用AI来构思、润色语言或检查语法。但在需要评估个人表现的作业和考试中,除非有明确许可,否则严禁使用AI工具。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则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设计思维的教学中,同时要求学生使用人工智能时必须遵循各个课程的对AI的规定,并明确申报。
新加坡理工大学则回复说教师可依据课程所需调整AI使用范围,例如高级课程可鼓励用于编程和问题解决,而基础课程则限制使用,以确保学生掌握核心技能。同时校方也会培训教职人员识别和管理学生使用AI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