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身体健康,谢诗莹却不到30岁就突然中风。谢诗莹这个月初突然感到头痛、反胃,走路时身体也开始向左边倾斜。一开始她不以为意,以为自己没睡好不舒服,没想到后来头痛加剧、四肢无力,在一瞬间突然晕倒抽搐,才被紧急送院,最终确认中风。
谢诗莹没有“三高”,没有任何慢性疾病,从没想过自己会中风。最终医生诊断她是因椎动脉夹层堵塞导致中风,可能是压力过大导致的。
睡眠不足压力大会否导致中风?
国立脑神经医学院神经内科副顾问医生林志正医生说,虽然睡眠不足、压力大不是导致中风的直接原因,但这与其他不良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像是抽烟、喝酒、不健康饮食等,都增加人们患上“三高”的风险,也会加大中风的几率。
仲景中医学院院长韦磬均医师则说,长期熬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会导致人体内部失去平衡,间接导致人们生病甚至中风。
“尤其是在晚上11点到凌晨3点这一段时间,我们需要深度的休息,才能够滋养我们的肝血。一旦我们长期熬夜,就会使我们肝阳上亢,这常常也会带着血压升高的症状,跟西医中高血压的导因相似。”
健康年轻人也可能中风?
林医生解释,有些年轻人就算身体健康,也有可能因一些较为罕见的原因而中风,例如心跳不规律、心房颤动等。以诗莹的情况而言,年轻人也有可能因动脉夹层血管的内壁出现裂痕,导致血液渗入堵住血管而中风。
“这其实也是有很多的原因,第一个就是有些年轻人可能他天生的血管弹性跟正常的人不一样,比较脆弱,比较容易出现裂痕。有些人也可能因为过度的生长,或在脖子做太过力的推拿而拉伤动脉。”
林医生也说,不当推拿、按摩,或者是健身运动不当其实都是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体型瘦不易中风?晚上洗澡更危险?
另外,韦医师也解释,瘦的人中风几率不一定比较低,因为无论体型同样有可能患上“三高”。至于晚上洗澡是否更易中风的迷思,韦医师说这会因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
“有些人的体质是比较寒性的,如果他们冲凉睡觉,然后当时血管也收缩的话,这有可能是导致他们生病的一个导因,但并不一定会因此而中风。”
林医生说中风症状可以以F.A.S.T四个英文字母来记,注意脸部下垂、手臂无力以及发音困难的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须立刻拨打995去医院急诊。
“因为更快的通血管,更快的恢复脑的血流,可以挽救更多的脑细胞。”
中风是急症 先抢救再考虑中医疗法
如今距离谢诗莹中风已过去三周,目前她的身体左侧还是感到麻木,触感有所减弱,如果动作太快或太剧烈,她就会容易感到头晕、头痛。
许多人在中风后会选择看中医针灸,韦医师提醒,中风是急症,应先到医院急诊抢救,降低中风时脑部的受伤程度。当患者身体状况较为平稳时,才适合由中医治疗介入,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与体质拟定治疗方案,如针灸、用药等。
韦医师也解释了中医针灸的疗效:“针灸其实是应用了我们经络的运行然后我们在穴位进行针灸的时候,是要让经络能够使气血通畅,帮助肌肉放松,就能够更好地恢复。”
中风康复需长期锻炼 全新健身房帮助患者恢复活力
中风的康复过程漫长,不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新加坡中风援助中心在宏茂桥为中风康复者开设适应型健身房,预计将在明年第一季度投入运作。
中风援助中心首席物理治疗师兼临床负责人吴诗敏说,高达60%的中风患者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会受影响,因此需要长期锻炼才能恢复日常作息。中风援助中心的新健身房引进了特别设施,如高科技的反重量跑步机、全身震动平台、坐式椭圆机等,帮助中风康复者进行训练,恢复行走活力与身体协调性。
在本地,中风是导致成年国人残障的主要原因之一。新加坡全国疾病登记处的数据显示,2012年到2022年,我国中风病例增加超过50%,2022年的病例已接近1万起。
国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内科部门主任兼高级顾问医生周瑜斐表示,注意生活习惯才能减低二度中风风险。
“我们不能控制家族的病例,我们的年纪也是不受到我们的控制,但是要预防或避免再度中风的话,我们要控制三高。饮食方面要注意一下。医生给的药也要定时吃,运动也是很重要的。不要抽烟,不要饮酒太多,生活的压力也要调整。如果我们控制这些东西,可以减少中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