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有约 | 别让胃癌悄悄夺命 胃胀黑便莫忽视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不定时的三餐等,正伤害着不少人的胃。胃癌是新加坡最致命的癌症之一,而且超过七成胃癌病患确诊时已是晚期,每年至少夺走300条性命。

胃癌前兆是什么?

很多人或许认为,胃癌初期会有明显的疼痛、不适等胃部症状。《狮城热话》在8视界Youtube平台的投票,也显示29%的人认为胃癌的前兆是胃痛胃胀,14%觉得是体重下降,认为没有症状的人占了9% ,48% 则选择以上全部都是。

新加坡中央医院肠胃与肝脏科顾问医生林金威指出,早期的胃癌症状可能不典型或非常轻微,容易被误认为是胃炎或消化不良等。再加上人们可能有时也不把胃痛、胃胀当回事,会耽误及时就医和检查,也增加了发现的难度。

林医生说,长期的胃部不适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前兆,比如胃胀持续两到四周不见好转,就应该及时去检查。而如果出现突然暴瘦、排黑便、食欲不振又或是很容易出现饱胀感,这些都是警讯,不要掉以轻心。

简易血液筛查  有助评估风险

365防癌教育协会的资深饮食治疗师方慕嬿的介绍,协会正在展开GASTROClear血液筛查活动,能帮助初步评估胃癌风险。若评估显示风险偏高,医生会建议进一步检查。这样的血液检查,会比内部侵入性检查来得舒服一些。

曾做过胃部息肉切除手术的李晓敏说,当初若知道这样的血液筛查,自己一定愿意进行。

但林医生提醒,血液筛查是一种多因素的综合评估。评估为高风险,不代表一定得癌症;评估为低风险,也不能完全排除患癌。这种检查较适合高风险又完全没有症状的病人。最终还是要做胃镜,再配合胃部组织取样化验,才是最准确的。

胃要怎么养?坊间迷思何其多

李晓敏说,以前试过不健康的减肥方式,也常空腹喝咖啡。某次喝完咖啡后,胃部突然不适,后来吃药也没有缓解,“痛到没有办法说话”,后来不得已入院治疗。在做胃镜时,发现了胃部息肉,进行了摘除手术。她说手术后饮食作息大调整,按时进食,也不再抗拒主食。

林医生提出,时下流行的“168间歇性断食减肥法”并非人人适用。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胃病,有些人坚持不了,甚至适得其反变成暴饮暴食。

很多人对于如何养胃,有不同的迷思。

譬如“喝粥和牛奶能养胃”。

其实不然。一些人乳糖不耐受,或胃功能不强,喝了牛奶更容易胃酸和不适。

或许你以为“吃得越清淡,胃就越健康”。

方慕嬿提醒,清淡食物如果只限青菜稀粥,容易导致营养不均。重视饮食均衡,吃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还得配合蛋肉等优质蛋白,才能真正的养胃和健康饮食。

胃药是否可以长期吃吗?

林医生认为重点在于,医生判断病人是不是需要长期吃胃药。如果理由正当,就无需太担心。

吃生食剩菜 当心幽门螺杆菌找上你!

林医生也解释道,75%的胃癌其实是由幽门螺杆菌所导致。这种细菌容易在处理不当的生食,例如处理不当的生鱼肉、生菜,又或者是隔夜菜里头滋长。所以林医生建议如果一定要吃这类食物,需要格外注意。幽门螺杆菌只能在高温下被杀灭。

避免过食高度加工和重油重眼的食品,以及管理好压力和情绪,是保护胃部健康的综合方案。

相关标签
  • 狮城有约
  • Hello Singapore
  • 狮城热话
  • Talk of The Town
  • 胃病
  • gastric disease
  • 胃癌
  • Gastric Cancer
  • 狮城有约

    提供每日新闻,讨论时事热点、轻松分享生活资讯。全新节目《狮城有约》,每逢星期一至五,傍晚 6.30-7.30pm,和你有约!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