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有约 | 地陷事故如何自救救人?牢记三大守则

安全专家表示,若开车时不小心掉入地陷坑洞,车子门窗都打不开,可以用脚踢挡风玻璃中央,才最容易踢破,或用座椅头枕的金属支架敲破车窗。

新加坡全国安全理事会副主席冯锦才建议,自救时可遵循以下逃生守则:
一、尽快打开车门或车窗逃生
二、关引擎,防止一氧化碳泄漏、汽车起火
三、若门窗打不开,用脚踢挡风玻璃中央或用头枕金属支架敲碎窗户

他也建议公众在车上配备破窗工具,如今已有许多小巧的破窗工具,甚至可以当成钥匙扣随身携带。

国大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助理教授周顺和博士也说车里的破窗工具务必放在驾驶者伸手可及的位置,否则当自己独自开车出行遇到事故,根本无法到后车厢或其他位置拿工具。

冯锦才和周教授提醒,如果是目睹地陷事故想要施以援手,首先必须确认坑洞周围无继续塌陷迹象,第二是救人时建议采用俯卧姿势分散自身体重压力,第三应先用绳索绑在自己身上,以防自身坠入。

公用事业局的初步调查显示,事发同时,一旁工地正在建造的阴沟竖井,沉箱环结构也正巧失效。专家认为,两者之间必然有关联,但难说哪个是因,哪个是果,也有可能是二者都受不可预知因素影响。

也是新加坡工程师学会土木与结构技术委员会(岩土与隧道分会)委员的周顺和教授解释,工程事故的发生一般有三种可能:一是设计不足;二是施工不当;三是不可预知的非人为因素。

地陷不会一夜形成  应有时间反应

针对这起事故,周教授分析,阴沟工程的竖井连通三段横向污水管,若施工过程中周围泥沙流失,可能导致部分小水管破裂,进而加剧泥沙流失,小孔变大孔,最终导致整片陆地塌陷。不过,具体是否因此引发事故,还需等待当局进一步调查。

事实上,我国在过去十多年也发生过地陷事故。最近一次是在2022年,花拉路一条正在进行隧道工程的岔道发生塌陷和裂缝。而在2014年,樟宜东路上段也曾发生塌陷,导致一辆货车坠入坑洞。

南洋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吴为博士指出,地陷通常不是一夜之间发生,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有足够时间探测和采取预防措施。

“我们在地面上看到它突然塌陷,但其实在此之前,地下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已经经历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比如:土地被冲刷、孔洞形成,接着地面建筑物或地基失去支撑而掉落。”

事故地点附近再塌陷的可能性不高

这几年,国外也陆续发生一些地陷事故。像是去年8月,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印度回教堂路一带就发生了地陷,的印度回教堂路一带就发生了地陷,一名印度女游客掉进八米深坑后失踪,附近50米的地方五天后再次出现地洞。同样在去年8月,韩国首尔也出现地洞,一辆车子陷入坑洞,两人受伤。隔天,距离现场约30米的路面,也出现了裂缝。

那本地这次地陷事故后,附近区域有没有再出现地陷的可能?周教授表示吉隆坡的地陷也是俗称的天坑,是当地石灰岩地质导致的,因此附近区域才会再塌陷。不过丹戎加东事故地点并没有石灰岩,因此再塌陷的可能性不高。

吴教授则说,尽管石灰岩和气候变化都可能引发地陷,但在新加坡,天然风险导致地陷的可能性较低。而地陷如果是因施工不当或水管爆裂冲刷引起,“理应不会再次发生”。

我国大约25%的土地是通过填海获得的,有人担心这类土地结构上较不稳定。吴教授表示,在回填土或松软土层区域施工,确实需格外谨慎,以降低沉降或局部塌陷的风险。但整体而言,新加坡地质条件稳定,填海地经过妥善工程处理后,一般不会构成严重地陷隐患。

“尽管我国地下工程建设标准较高,但相比地面施工,地下环境存在更多不确定性。由于地层不可见,我们难以完全掌握地下结构,常会遇到预料之外的地质条件。这类挑战在全球地下工程中都很常见。”

相关标签
  • 狮城有约
  • Hello Singapore
  • 狮城热话
  • Talk of The Town
  • 丹戎加东
  • Tanjong Katong
  • 地陷
  • sinkhole
  • 逃生
  • 地洞
  • 丹戎加东路面塌陷
  • 狮城有约

    提供每日新闻,讨论时事热点、轻松分享生活资讯。全新节目《狮城有约》,每逢星期一至五,傍晚 6.30-7.30pm,和你有约!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