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有约 | 新加坡亚洲最贵?四成网络投票认为住房花费低

新加坡被评为亚洲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但生活在这里的人,真的觉得“样样都贵”吗?经济师表示新加坡的物价虽然在亚洲排名前列,但国人购买力也很强,薪资和物价相符。《狮城热话》发起的投票也显示,1000多人当中有四成认为本地住房花销比其他城市来得低。

新加坡生活有选择  丰俭由人

曾在雅加达、台北与香港生活,现居新加坡14年的美国人张保利表示,最初来到新加坡时被“买车很贵”给吓到。不过张保利认为新加坡生活选择多元,并不认同“新加坡全面都贵”的说法。

“同样是一份扬州炒饭,在小贩中心3.50新元,在餐厅20多元,关键是你怎么选。”

消费税上调  外食开销最有感

曾在台北工作三年,如今已回到新加坡定居的刘家妤则直言,最大的冲击来自消费税上调。在她移居台北前,新加坡消费税还在7%,现在回国后消费税已上调到9%。最直观的感受就在去餐厅吃饭时,两人一餐花费50、60元,看到账单上19%的服务费和消费税,觉得这些费用加起来已经可以多吃一餐。刘家妤如今会刻意控制开销,尽量一周内只出去外食一次。

新加坡消费高  但购买力也强

根据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近期发布的2025年生活费预测,新加坡在全球45个主要城市当中,对外派人员来说是第四贵的城市,但对本地居民而言相对没那么贵,排名第28。

马来亚银行经济师郑宁指出,新加坡的物价虽然高,但也必须考量到新加坡较强的购买力,也就是工资和物价其实是相符的。

“生活消费其实可高可低,选择性比较广,当然你可以过得比较讲究,不过如果你要过得简单一点的话,也是可以选择。”

她也指出,新加坡在教育与医疗方面有大量政府补贴,因此国人感受到的“生活压力”主要视个人就业与收入情况而定。郑宁指出,如今的就业情况虽然没比疫情时期差,但企业不裁员也不请人,对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就业市场放缓确实会成为挑战。

至于新加坡高昂的生活成本是否会让外资企业却步,郑宁认为,虽然确实有企业因为成本考量而把营运搬到成本较低的城市,但新加坡与周边国家的“赛道”不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也许适合前往成本更低的城市,不过一些产业如管理、财务与科技领域,新加坡仍然会是外资首选。

郑宁指出,新加坡虽然生活成本高,但营商环境稳定,对企业来说仍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新加坡哪些生活花销比其他城市低?

生活成本中,住房常被视为开销最大的一环。但《狮城热话》早前在8视界YouTube频道发起投票,参与投票的1000多人中,有四成的网民认为,新加坡的住房花费其实比其他城市便宜。留言的网民认为在本地基本生活不成问题,对国人来说房屋、公共交通和医疗费用也负担得起。

刘家妤表示,虽然台湾的生活费相对来得低,但自己决定回来新加坡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本地房屋政策对国人更友好。在新加坡买房她可以使用公积金给首期,再加上政府津贴,“压力没有那么大”。

尽管刘家妤与即将结婚的外籍男友受限于政策规定,只能购买转售组屋,所获津贴相对较少,但她表示依然负担得起。未来她希望政府能给予外籍配偶家庭更多支持,可以申请预购组屋。

有政府购屋津贴  本地组屋不算贵?

无论是购买预购组屋还是转售组屋,政府都有补助支持,尤其是首次购屋者。博纳产业首席执行长林永富指出,津贴后预购和转售组屋的价差最多在三成以内,购屋者仍有弹性空间,不至于“买不起”。

他认为人们常注意到天价的“百万组屋”,但这类单位其实只占市场的4%至5%,大部分转售组屋在获得政府津贴后,价格仍属合理范围。

租赁市场走势

张保利也分享,从住房来说,香港租金才是高得惊人、空间狭小,相比之下新加坡以相同租金可以租到空间较大的住宅。尽管十多年来他确实看到租金上涨,但因为雇主有提供住房津贴,所以负担相对可控。

针对外派人员是否有转向租组屋的趋势,林永富指出,目前尚未出现明显转变。“大多数外派人士仍然偏好私宅公寓,因为公寓单位有保安、有设施。”

林永富认为,新加坡的租赁市场在疫情后经历了一波涨幅,目前已经逐步稳定,不可能一直上涨,不过未来的走势仍会受政策导向影响。

相关标签
  • 狮城有约
  • Hello Singapore
  • 狮城热话
  • Talk of The Town
  • 生活成本
  • cost of living
  • 住房
  • housing
  • 通货膨胀
  • inflation
  • 狮城有约

    提供每日新闻,讨论时事热点、轻松分享生活资讯。全新节目《狮城有约》,每逢星期一至五,傍晚 6.30-7.30pm,和你有约!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