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剑桥A水准会考成绩今天放榜,及格率是2006年以来最高的。毕业生拿到成绩,想必要开始思考接下来的升学方向和未来职业发展。
《狮城热话》在8视界YouTube频道发起网络投票,问大家:孩子哪个阶段的升学选择,父母应该参与或干预?
有41%的网民认为“小升中到升大学”都应该参与,36%的网民选择“小升中”,而有超过20%的人认为家长完全不需要干预,让孩子自由选择。
孩子升大学选项 父母应该干预吗?
8频道新闻主播林启元,有一个成绩优异的儿子,他说相比“干预”,他觉得“参与”这个词更得当。他赞成家长和孩子沟通,充分表达看法。即便自己不赞同,他也会尊重孩子的选择。
启元说当年自己决定选修新闻系时,父母完全没有任何意见,反倒到了自己孩子选学科时,自己却放不下。
“自己也做了一些省思的……我后来再看我小孩的时候,我觉得不应该太多深入地去干预。”
25岁的大四学生陈丽蓉则说,自己的父母从未干预过她的升学选择。她身边有朋友被父母逼着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科,对父母多有埋怨。
“我朋友认为他们是在实现他们父母的梦想,不是实现他们自己的梦想。”
教育和职业指导非盈利组织创办人王奕峰建议父母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因为孩子才是“当事人”,应该为他们自己的选择和未来负责,这样可以从小就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要兴趣 还是要“钱”途?
丽蓉在理工学院设计系毕业后,成绩足以直升大学,但她选择先投入到平面设计工作中,想给自己一年的时间来做决定。在真正感受了这份工作后,她发现自己虽然喜欢设计,但并不喜欢把设计当成职业。
“兴趣这种东西是有饭吃的,只是看你想吃多少。设计工作的职业发展没有我想象中的快。”
最终她决定报考大学并改修营销系,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奕峰也建议,职业选择方面,兴趣固然重要,但可能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尝试,可以通过做义工或者兼职的方式,真正感受一份工作的真实情况和内容。同时也能与行业内的人多交流。
启元则表示,如果对物质生活有帮助,又不是非常排斥的领域,或许可以尝试去学习。而其他的兴趣爱好,可以利用闲暇时间继续培养和发展,两方面同时兼顾。
Z世代求职时要求多?
作为Z世代的年轻人,丽蓉也赞同说Z世代确实对职业有更多的要求。她解释说或许很多人认为Z世代是“草莓族”或者太过理想主义,但她认为他们是“被误会的”。
她说Z世代之所以要求高,是因为他们不会把工作当成是人生的全部。在疫情中有许多人被裁退,如果一个人没有投资在人生的其他面向,那“失去工作,也失去了自己“。
“我们是不想牺牲个人时间,不想牺牲自我,所以才有这么高的要求。”
不过,奕峰指出有些年轻人的想法或许太过“不切实际“,比如埋怨父母6、7点才下班,没法陪伴孩子,因此期望”如果能每天3点放工,这样多好。“
但这个观点,丽蓉却不以为然。她说过去用Zoom开线上会议也是不可能的事,但现在却很普遍。“那可能十年后在3点放工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的价值观也是不太一样了。十年后的事情很难说。“
启元认为现在时代不同了,年轻人的想法也是可以被理解的。或许上一代人更愿意偶尔牺牲一下自己的时间,但在疫情之后,人们也更加认识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并不是都认为Z世代是“草莓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