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有约 | 曾因样貌遭霸凌 她11年整容20多次

为了变美,你愿意在身上动刀多少次?黄紫鑫18岁开始整容,11年间动过20多次整容手术。其中双眼皮埋线和隆鼻这两项都各做了三次。

黄紫鑫从小因为外表被同学霸凌、嘲笑,变得自卑,因此她一直努力打工存钱,想要通过整容改变自己的样貌。不过在本地进行整容手术的最低法定年龄是21岁,急切想要变美的黄紫鑫就利用兼职打工存下的储蓄,18岁时飞到泰国进行人生中第一次的整容手术。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整容效果持久,做了一次就可以享受长久的颜值加分,但事实上整容也需要长期维持。

黄紫鑫隆鼻三次,最开始是植入硅胶假体,但后来鼻子歪了,她不得不进行修复。第二次就用耳朵软骨隆鼻,没想到几年后鼻子又变形了。第三次她选择到韩国接受自体肋软骨隆鼻,但不知道是没有照顾好还是隆鼻次数太多,鼻子后来出现发炎变形问题,因此她打算今年再回韩国,用另一边的肋骨软骨重做手术。

即便如此,未来黄紫鑫还是打算继续整容,因为生育了四个孩子,腹部没有以前紧实,她想去做腹部抽脂。

爱美没有终点 整容会越整上瘾?

黄紫鑫认为整容不一定会上瘾,她也不觉得自己整容上瘾。她自认一直以来目标明确,很清楚想要整的部位,没有必要的也不会去整,不会盲目跟随当下的主流审美去改变自己。

临床心理学家周泳伶博士说,整容和结婚生子一样是一种个人选择,无关对错,关键是当事人是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下决定整容,要清楚知道自己整容的理由和追求的目标,清楚了解其中风险。

“在什么年龄整容很重要,因为人类的大脑在25岁之前还未完全发育,那个时候做出的决定可能出于冲动,没有考虑后果。如果是出于空虚或焦虑而选择整容,那就应该先处理这些心理困境。”

不过周博士认为,整容确实有让人上瘾的可能,人们在追求美貌的过程中,身体会分泌多巴胺,导致一些完美主义者会不断透过整容来获得满足感。如果是因为自卑或试图通过整容重建自信,其实都是不健康的心态。

整形及重建外科医生,新加坡外科学会理事会长杨时伟医生从事整形外科十多年,他说多数客户在选择整容前有明确目标,一旦达成就不会选择再动刀,因此整容上瘾不太容易发生。杨医生认为“上瘾”有明确定义,只要没有出现戒断症状,都不能轻易判断。

杨医生指出,一般上整形医生在和病人面诊时,会询问整容的原因,如果怀疑对方出现忧郁或者精神沮丧的迹象,会将他们先送往接受精神评估。

国外整容风险大 手术失败难追责

新传媒英文新闻网CNA早前报道,本地有更多30岁以下年轻人接受整形美容手术。杨医生认同表示,寻求整容的人确实有年轻化趋势,主要是受到社交媒体的影响,并基于社会压力,希望变得像电影明星一样英俊美丽。不过不同年龄段的病人有不同的要求,比如20岁到30岁的人,一般整容是为了追求双眼皮和丰满的胸部;30岁之后,则会选择提拉乳房和腹部整形;50岁到70岁,则会选择处理皮肤和双眼皮下垂的问题。

而除了在本地,许多人也会远赴海外接受整容手术,但文化、语言和法规的不同,都让出国整形面对更高风险。如果出了问题,很难获得妥善的帮助或赔偿。

黄紫鑫曾经在泰国、中国、韩国都做过整容手术,因此了解当中风险,也会做足功课,包括上网查看医院是否合格,医生是否有执照等,也会特意选择有提供全程手术录影的整形医院,确保手术由自己指定的医生操刀。

她表示曾听说海外有“幽灵医生”,即便病人做好功课,指定了医生,麻醉后不省人事时,操刀医生却被换成其他人,而且资质存疑。

吴碧山表示,在新加坡如果整形手术出问题,当事人能证明医生疏忽的话,就能够透过法律途径向医院索赔。而且本地医院都有投保,只要证实有疏失,就不存在无法赔偿的可能。

不过一旦事故发生在国外,当事人就很难确保当地医院有投保,能不能做出赔偿。而且国人对海外的诉讼程序未必了解,在不清楚当地的调解、仲裁程序的情况下,申诉过程也会变得复杂。

相关标签
  • 狮城有约
  • Hello Singapore
  • 狮城热话
  • Talk of The Town
  • 整容
  • 整形
  • plastic surgery
  • 医美
  • 狮城有约

    提供每日新闻,讨论时事热点、轻松分享生活资讯。全新节目《狮城有约》,每逢星期一至五,傍晚 6.30-7.30pm,和你有约!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