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本地劳动力市场的持续扩张,2024年总就业人口进一步增加。尽管去年第四季度裁员人数有所上升,但整体裁员规模依然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同时,职场中的“工找人”现象愈加显著,每一位求职者背后平均对应着1.64个职位空缺。
上一季裁员增加的情况会否延续到今年?
去年第四季裁员人数增加,主要来自金融和保险服务领域。国大商学院策略与政策系讲师徐乐博士分析说,我国过去几年处于高利率的环境,而金融机构很多时候需要靠贷款业务提高利润增长幅度。当利率处于高位,贷款成本就会上升,贷款需求因而减少,银行和金融机构这部分的业务量也会减少,导致利润下滑。业者这时可能就会考虑裁员,来降本增效。
“我们的经济增长是在1%到3%之间这样一个正向增长的话,受到经济大环境影响的裁员不是很多。更多一类是结构性失业和裁员,主要原因是现在很多金融机构在进行数字化转型。”
米高蒲志国际亚太区合伙人杨茵茵也补充,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技术含量比较低、重复性劳动较多的工种,也更会逐渐被代替。
“工找人”现象加剧 找工换工趁现在?
徐乐博士和杨茵茵都同意今年上半年是找工作的好时机。杨茵茵说,从企业角度,一般在去年年底就开始规划招聘或裁员的计划。而从员工角度来看,现在也是寻找新工作的时机。
“员工会觉得,我拿了我年底的花红,我也拿了我的奖金,所以如果我对职业发展有一些想法的话,年初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期。”
徐乐博士认为,人工智能、绿色经济、大数据等朝阳产业领域,工作机会较多。不过,受全球经济影响,外向型产业在聘请新员工时,则会比较谨慎,因为外部环境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职场“内卷” 你会加入吗?
近年来,一些网络词汇,像是“内卷”和“躺平”就引发了广泛讨论。当同事因为各种原因,开始过度竞争或比赛加班的时候,这类现象可被称为“内卷”。
《狮城热话》在8视界YouTube网站发起的投票显示,约480名投票者中有超过六成表示不会跟着“卷”,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工作;但也有接近两成选择离开“内卷严重”的工作环境;还有15%因为担心被比下去,所以选择一起“卷”起来。
杨茵茵认为,因为内卷而加长工作时间,但如果绩效并没有提高,从长远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做法,还会导致身心疲惫。
徐乐博士则表示,是否参与“职场内卷”,也取决于公司的激励机制。如果公司采取末位淘汰的方案,那员工可能不得不卷。
不同企业也有不同的职场文化。杨茵茵观察认为,入驻我国的外国企业主要以结果为导向,而本地许多企业除了注重员工绩效,同时也看重员工的工作时长和态度。不过,相对日本等其他亚洲国家,新加坡的职场文化还是比较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