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有约 | 中西医整合疗法 有望走入公立医院

中西医整合疗法 有望走入公立医院

中风患者在医院接受急救后,出院后是否还有更好的康复选择?未来,或许中医也能在公立医院里参与治疗。新加坡正在试行的中西医结合沙盒计划(TCM Integrative Sandbox),让这一设想向现实迈进一步。

卫生部在今年初启动了中西医结合“沙盒计划”,目的是在受控环境下,评估循证中医在公立医疗体系中的可行性。目前,公共医疗机构已提交18份整合治疗的提案。方案一旦获批,病患有望在医生建议下,接受包括针灸、推拿、中药在内的中医治疗,配合西医方案,双管齐下。

治疗更全面  资源更有效

在本地举行的首届“循证中医在西医实践中的应用论坛”上,作为协办主席的医学博士吴佳盛指出,中西医结合能从三个层面带来好处。

“第一,从病人角度,多了一种选择。中医强调整体调理与增强体质,西医擅长处理急症与明确机制的病症。中风就是例子,急性发作用西医,康复调理靠中医。”他补充,针灸、推拿和中药等手段能促进病人康复。

“第二,在医疗体系层面,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突出。两个体系整合,能更好调动人力和设施。”

“第三,也是更长远的意义,就是推动医疗创新。中西合璧,可能激发新的疗法与研究突破。”

沟通与理解  是合作的第一步

中西医结合虽有潜力,但执行上挑战重重。担任论坛另一位协办主席的国立神经学医学院神经内科高级顾问林诗晖教授指出,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两个系统在理念、培训背景及沟通方式上的差异。

“我们不会试图把两个系统融合成一个体系,但可以在不同治疗阶段,交替或同时使用。前提是:遵守循证医学原则,在可控环境中进行。”

他坦言,许多接受西医训练的医生,对中医仍有怀疑甚至抗拒。“很多医生不了解针灸或中医的运作方式,认为抽象难懂。”更重要的是,在治疗共同病人时的沟通与信任,至关重要。“若缺乏有效沟通,病人的安全可能在联合疗效显现前就先受到影响。”

新加坡寻自家模式  整合临床与研究

虽然中国大陆、香港、韩国等地早有中西医合作的模式,但新加坡选择的是更系统化、可控性强的做法。

南洋理工大学中医诊所主任钟丽丹副教授指出,新加坡的“沙盒”机制,独特之处在于不仅提供临床服务,也纳入成本效益评估、病人副作用监控以及科研追踪。

“这不仅仅是看病效果,更是一个结合了临床服务、公共卫生与科研的整合平台。”她说,“像美国梅奥诊所也提供针灸推拿等服务,但大多是在私立体系内。新加坡在公立医院推动类似整合,影响力将更深远。”

相关标签
  • 狮城有约
  • Hello Singapore
  • 狮城热话
  • Talk of The Town
  • 中西医
  • 中医
  • TCM
  • 西医
  • 卫生部
  • MOH
  • 狮城有约

    提供每日新闻,讨论时事热点、轻松分享生活资讯。全新节目《狮城有约》,每逢星期一至五,傍晚 6.30-7.30pm,和你有约!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