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有约 | 压力不自知更危险!专家教你怎么辨别和调适

压力不自知更危险!专家教你怎么辨别和调适

每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面对压力。有时它是推动前进的动力,但长期压抑、无处释放,也会压垮我们的身心。

新传媒新闻主播蓝丽婷日前为《看见主播》制作了一期探讨国人心理健康的内容(视频将在10月10日配合心理健康日上载至8视界网络平台)。她走访市区,随机询问民众近期面对的压力来源,也进一步探讨国人应对压力的方式是否有效。

国人压力说得轻松 其实早已超载?

丽婷在《狮城热话》节目中透露,自己在街访时发现,受访者几乎都愿意坦率分享自己的压力,但她同时也留意到一些反差——有受访者看似开朗乐观,却给出7到8的压力指数,表示有时会莫名找碴、生气;也有受访者在给出7的压力指数后,立刻补上一句“其实也还好”。

丽婷指出,这种矛盾的反应,类似一种逃避或自我催眠的行为。

针对这种现象,临床心理学家萧初庭表示,国人的生活步伐快,加上不懂得如何疏解压力。大家普遍把压力“正常化”,认为没什么好说、说了也没用,从而忽视了压力的存在。

她也观察到,男女在应对压力时有不同方式:男性常常硬撑,女性则容易自责,或以发泄、倾诉的方式应对,结果反而让身心更紧张。她提醒,这些都可能对身心造成负担。

慢性压力如“温水煮青蛙” 关注自身行为变化才能跳出来

丽婷在视频中提出“温水煮青蛙”的概念,表示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正处于压力状态,实则压力正不断累积,终有一天会爆发。脾气变得暴躁,都是身体发出的警讯。

她鼓励观众问问自己,是不是“温水里的那只青蛙”?如果发现自己是,是不是该跳出来?

萧初庭进一步解释,人在高压状态下,前额叶会进入“离线”状态,这时便难以正视问题。因此,首要任务是先调节好因压力引起的生理反应,才能有效应对。

她建议,有意识地将注意力转向自身思维、情绪、身体和行为的变化,才能及时觉察压力带来的影响。

运动冥想能解压 但直面压力根源才是关键

早前,《狮城热话》也在8视界询问民众在面对压力时如何排解。网民纷纷分享自己的方法,有人选择与朋友外出、运动、听歌、冥想,或保持有质量的睡眠。

临床心理学家萧初庭表示,这些确实是有效的减压方式,不过在身心得到放松后,更重要的是直面压力的根源,学会与压力共存。她也提醒,应学会及时察觉并调整那些导致压力的思维,从而调节心态。

虽然长期处于高压的工作环境中,丽婷分享,若压力指数满分是10分,自己会有意识地将指数控制在4到5之间;一旦压力上升,就会定期进行“心理排毒”,确保自己维持在健康状态。

最后也提醒大家,面对压力时要鼓起勇气去正视它。如果真的有需要,不必害怕别人的眼光,勇敢寻求专业咨询。

相关标签
  • 狮城有约
  • Hello Singapore
  • 狮城热话
  • Talk of The Town
  • 世界心理健康日
  • World Mental Health Day
  • 压力
  • stress
  • 狮城有约

    提供每日新闻,讨论时事热点、轻松分享生活资讯。全新节目《狮城有约》,每逢星期一至五,傍晚 6.30-7.30pm,和你有约!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