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花胡姬花肩负着外交使命,也是许多园艺爱好者的心头好,但对新手来说,要养好胡姬花并不容易。东南亚胡姬花协会管理委员会成员凌锦江建议,买花最好选择本地配种的品种,因为它们适应新加坡高温高湿的环境。
胡姬花怎么养?选品种和盆栽方式是关键
另外,本地品种通常用木炭来种,胡姬花不容易烂根,不用担心水浇多了。同时用空隙和孔洞较多的花盆,有利于排水和空气流通,促进植物健康生长。以不同国家的胡姬花来看,像泰国和菲律宾品种则常用椰壳椰丝,它的吸水性较强,浇水周期大约是四天一次。
国家公园局国家胡姬园园长黄丽卿分享,新加坡胡姬花培育始于1928年,并在1950年引入系统化方法。现在通过采取小组织样本,可以在实验室繁育。此外,我国也采用冷室种植技术,精准控制温度和光照条件,针对不同胡姬花种类,像是高海拔品种进行培育,提升了胡姬花的品质和观赏价值。
胡姬花命名 花型与国旗配色皆考量
而备受瞩目的贵宾胡姬花计划延续多年,至今已有无数外国领导人、政要或名人有专属以其姓名命名的胡姬花。那么,究竟如何为贵宾“配花”?黄丽卿表示,当局通常会挑选一些新品种作为候选,优先考虑花型优雅、颜色独特、名称具象征意义的胡姬花。此外,配对时也会参考贵宾国家的国旗配色,或是贵宾个人喜爱的颜色,以确保命名的胡姬花既具代表性,也符合贵宾的审美。
配合第二届新加坡花园节以及国家胡姬园开园30周年,胡姬园将对本地居民免费开放参观,直到这个星期天。活动现场展出逾650株精品胡姬花,也会有胡姬花市集和其他活动。
除了植物园,对胡姬花培育有兴趣的公众也可以考虑参与另外一场社区活动“我的社区节”,其中一场付费活动就是带领参与者参观胡姬花圃,有业者分享培育胡姬花背后的故事。
我的社区节 体验传统文化活动
非营利组织我的社区举办的“我的社区节”已经迈入第六届。今年以“我的初旅”为主题,在8月1日到17日期间,推出超过70项付费体验活动,介绍不同族群的月子餐和传统食物、还有带团到马来西亚观看本地售卖的蔬菜、水果的源头。
我的社区创办人郭俐勇观察到,新手爸妈其实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但年轻一代平时接触较少。“我的社区节”因此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好机会,让年轻人能够亲身体验和参与各种传统活动,拉近与文化的距离。
例如称为Bengkung的马来传统产后束腹布,许多妈妈相信它有助于产后紧致松弛的腹部,帮助身体更好地恢复。不少华人和西方家庭也逐渐认识并采纳这种传统护理方式。
马来传统产后束腹服务Babies Bellies创办人Ally Vijay也是“我的社区节”的主讲人之一。她利用十米长的Bengkung布条,在节目现场演示如何包裹产后妈妈的腹部,用来支撑核心、固定内脏,并协助它们回归原位。
她说包裹Bengkung前应搭配Jamu按摩,这是源自印尼的传统产后护理疗法,结合了草药按摩与绑腹技术。如果绑上六到8个小时,能让肚子温热,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帮助子宫收缩,让妈妈们恢复得更快、更健康。
在华人传统中,有些父母会选择将新生儿的胎发制成胎毛笔,以此保留成长印记。也是“我的社区节”活动主讲人之一的华夏胎毛笔创办人傅森表示,家长做胎毛笔,不只是为了纪念,更是一种爱的表达。虽然定做的客户以华人家庭为主,但也有不少马来和印度族群的父母前来定制,来自西方国家的海外订单更是占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