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本地出现外籍人士和本地送餐员“抢生意”的情况。按照规定,只有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可以向送餐平台注册账户,但有送餐员反映,有送餐员租借,甚至售卖账户,让外籍人士非法接单送餐,扰乱市场秩序。
不过,送餐平台foodpanda新加坡营运总监林炜翔表示,平台每天运用人脸识别检查上万个用户,但每个月只有两至三名是疑似非法的。林炜翔说,账户原本的持有者都是新加坡人。
过去几个月以来,新加坡人力部在全岛30多个热点地区展开稽查,总共检查了约640名送餐员。其中,有26名是外籍人士,但只有四名是非法的送餐员。
至于出现非法送餐员这种现象的原因,人力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医生解释:“因为有些平台公司,他们在这些热点地区,还有在这些热点时段的时候可能人手不足,他们没办法招到更多的送餐员来送餐,所以他们就把一部分的工作外包给第三方的物流公司。这些物流公司,他们有一定定额可以聘请工作准证(员工),所以可能送餐员看到有这些外籍人士来,认为很多都是违法的,其实在检查之后只有四个。”
不过,许宝琨医生也解释道,当局不会进行持续的稽查,“因为每次检查时都需要骑士摘下口罩、帽子、墨镜等,还要出示Singpass,其实会给送餐人员带来不便”。
送餐平台推出自拍认证系统 严密确认用户身份
为了确保平台人员的账户不会被滥用,一些送餐平台实施严密的注册与身份验证系统。这包括foodpanda推行的自拍式人脸识别验证系统,它要求用户每次登录应用时都需要实时自拍,做出指示的动作,如转动头部、微笑等检测身份。林炜翔解释,如果通过自拍认证系统判断怀疑是非法用户,平台就不会让其用户上线来送餐与接单。平台公司也会进一步调查这名用户是否是非法送餐员工。
另外,有送餐员建议,送餐平台应该要求餐饮业者确认送餐员的身份。不过,林炜翔表示,这种做法并不实际。“其实我觉得难度相当高,因为餐饮业者也有目前自己工作范围必须做的东西,所以人力上,我觉得对他们来说一定有一点困难。”
平台人员三方合作小组 多方考量多渠道保障员工权益
新加坡劳资政三方今年组成的平台人员三方合作小组(Platform Workers Trilateral Group),公布的10项建议表示,政府和平台营运商接下来将加大执法和惩处的力度。除了加强检查送餐员的身份,被发现滥用账户的人员,将被所有平台禁业至少24个月。
许宝琨医生说,平台人员三方合作小组探讨建议的考量围绕着三个大课题。第一,确保提出的建议是可行的、有可持续性,并能维护平台经济本身所带来的优势,包括点对点私召车服务、送餐服务以及货运服务等的独特运营模式。
第二,确保提出的建议能维护工友的安全及福祉。第三,要维护平台员工的利益,就必须有政府、平台公司及员工、员工协会、消费群众等多方携手努力,才能为平台员工带来福祉。
再来,许宝琨医生也提出其它举报渠道以应对非法平台员工的问题。“我觉得这些非法外籍劳工,上得山多终遇虎。他们如果违法做工的话,通常在突击检查人脸识别的时候就会把他们抓到。抓到之后,我们现在跟业者已经达成共识,所有主要的平台工作业者在抓到这些可疑的这个账号的时候,会通知人力部,并在证实是违法的之后,也会通知其他的业者,把这个漏洞关了,让他们在其他平台也不能够注册账号。”
年轻一代向往打零工 为热忱尽力打拼一次
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中也看到更多“零工经济”的概念,受到年轻人欢迎。这类年轻人更向往灵活的工作安排,宁愿钱赚得少一点,也要从事一份自己有兴趣、有热忱的工作。
对于这个就业现象,猎头公司执行总监苏运铭解释:“因为20到30岁的年轻人,我觉得他们的投机的意识比较高,他们也会想生活只活一次,也不要跟着上一代的人该做的东西。他们比较勇于尝试,勇于享受生命,一次过做他们要做的东西。”
基于“零工经济”的概念,当前有些拥有全职工作的年轻人可能也希望兼职一个“副业”。苏运铭表示,雇主在未来有望较为宽松,为了吸引年轻员工就会允许他们有做“副业”的选择。不过,他也提到,并不是每个行业对“副业”都持有正面的态度;创意行业对此就会比较宽松,而金融、法律等行业则会持有较严谨的态度。
最后,苏运铭也提醒有兴趣打零工的人在开始前先做好心理准备,为自己的工作生涯未雨绸缪。“打零工的话,当然自由性很高,你可以做任何东西。可是你要担心到可能收入不稳定,然后社会健保也可能有问题。当然你也要想到有一天你要回到职场,你的工作经验跟技术能不能(帮助你)回到你以前的老本行,或者是哪些技术可以转移到新的行业?这些东西都要慢慢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