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新加坡的音乐和创作,在大家的集体记忆中,少不了新谣和本地电视剧主题曲。本期《狮城热话》请来本地资深音乐人梁文福博士、新传媒艺人陈澍城,以及新生代创作歌手李泓伸,畅谈本地乐坛的演变,和属于国人自己的声音与风格。
音乐路上的青春印记 陈澍承畅聊潮语专辑
观众熟悉的资深演员陈澍城,其实早年在荧光幕前发光发热的当儿,也是一位用方言“唱自己故事”的潮州歌手。
他回忆说:“我在12岁之前,我是从来没有听过流行歌曲,因为我是在中国长大的,所以那时候我们没法听到流行歌曲,只能听地方戏曲,而且是潮州大戏的。所以我到了十三岁来新加坡之后,只能开丽的呼声,或是通过广播听一些流行歌曲,但是我那时还是喜欢我的地方戏曲。”
对这份文化和记忆的执着,促使陈澍城在歌剧院串场主持和参与大合唱之余,也录制了数张潮语专辑。他甚至在《狮城热话》节目上即兴清唱潮州歌,让现场充满怀旧气息。
梁文福谈新谣的时代共鸣 《新游记》献礼SG60
作为新谣的代表性人物,梁文福在节目中坦言,新谣的核心不在于音乐形式,而在于“有生活实感”。他回忆起,在80到90年代,新加坡的学生群体自然而然地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歌曲,一首首新谣涌现,形成独特的时代声音。梁文福认为,这种集体创作的氛围,仍是极其难得的文化现象。
梁文福透露,自己的创作中,他对《麻雀衔竹枝》有一定的情感,“它是我学唱的第一首歌。1990年,正好是新加坡建国25周年,我创作了这首歌曲,它包含了我的童年记忆,我对长辈的想念。”
两位也回忆起他们记忆中最深刻的电视连续剧歌曲,并且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雾锁南洋》,包括主持人佩芬也直呼:“我也看过这部剧!”验证了几代人的共同回忆。陈澍城说:“(演唱者)孙振福老师的唱腔,一唱出来你就被他吸引住了。”
本地新谣传承与创新 李泓伸的创作动力
本地新晋创作型歌手李泓伸自小在父母耳濡目染下,对新谣产生浓厚兴趣。他指出,现今流行乐坛以情歌为主流,而新谣则更注重生活的写实与情感表达,让人产生共鸣,也启发他以真实经历写歌,记录生活点滴。
他分享了自己服兵役时写下的歌曲《请你记得我》,灵感来自一次在森林中夜宿,抬头看星空时对家人的思念,并也在现场自弹自唱。“服兵役时有一次野外训练,我在森林里看着漆黑的一片夜空,想着想着父母、想着朋友们,所以写了那首歌《请你记得我》。我觉得唱出来才有真情实感,才会动人。”
李泓伸鼓励年轻一代利用数码时代下,更开放的多元平台,勇敢分享个人作品。不必过度担心外界眼光。梁文福也肯定新一代创作者的努力,认为他们在坚守初心的同时,也能掌握当代音乐节奏,是推动本地音乐持续发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