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准备扩大无人驾驶车的使用。今年第四季起,无人驾驶接驳车将在榜鹅率先上路,未来也计划扩展到更多住宅区。与此同时,一家中国业者也计划今年内在新加坡测试无人驾驶德士。新加坡理工大学工程系副教授周毅表示,新加坡已经具备迎接无人驾驶交通工具的条件。
周毅教授解释,新加坡的基础设施非常适合发展无人车。不仅道路设计标准、交通标识清楚,道路和公共交通的硬件设施也维持得很好。在软件方面,通信网络也很完善,已有先进的“5G”系统支撑。有些平台甚至正在研发车联网和智慧交通相关的技术工具。
有人与无人驾驶车并存阶段 协调机制是关键
不过,与接驳车不同,无人驾驶德士提供的是点对点服务,通常需要跨越不同区域,运行环境更加复杂。对此,活跃通勤咨询小组成员兼脚踏车安全工作小组会长林树发也表达了他的担忧。
他指出,目前道路状况复杂,仍处于无人车与有人车并存阶段,若缺乏协调机制,可能增加事故风险。但他也认为,这些问题本质上是技术层面的挑战。只要监管得当,无人车或许比人类驾驶更安全。
我国适合无人车运行 但多雨天气或影响感应器
周毅教授也认同这是无人驾驶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的业者需要知道他们的驾驶文化与新加坡不同,因此在本地进行试验是必要的。他举例说,新加坡常年多雨,雨势可能影响车辆感应器的正常运作,无论是基于视觉的摄像头系统,还是雷达设备,都可能因为雨水干扰而出现误判或功能下降。
不过他指出,无人车在中国人口密集、交通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已能安全运行,相信在新加坡这样的环境下,表现应该只会更好。
尽管存在挑战,周教授指出,新加坡其实早已开始为无人车做准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数据。新加坡设有无人驾驶车的测试中心,所有车辆必须通过各项测验,才能在公共道路上行驶。这些车辆本身配备了许多监控设备,相关单位也能随时介入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