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儿童节,你是否还会怀念,那些用简单游戏就能收获满满快乐的日子?
根据国家人口及人才署最新发布的《2025年人口简报》,近二十年来本地家庭规模逐渐缩小。2004年至2024年间,已婚的40岁至49岁女性公民中,只有一个孩子的比率从15.9%上升至22.8%。至少有三个孩子的比例,则从34.5%大幅下滑至20.6%。
家庭结构变小,父母能提供的资源更多,现代的孩子就比长辈的童年更幸福吗?
现在的孩子物质更丰裕 但压力更大更空虚?
新传媒资深艺人陈澍城表示,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年代有不同的体会。现在的孩子享受更高水平的物质满足,不过,以前的孩子“精神上的压力可能比较少。”
潮安会馆青年团副团长郑炜玲则认为,幸福感往往通过比较而来,“如果他们有的我没有,可能我会觉得是不是我少有了。”尤其在社交媒体盛行的今天,现在的孩童见识越多就更难被满足。
不过,无止尽的比较是永远不会幸福的。民间文史工作者李国樑认为:“即使孩子要天上的月亮也得到了,可是他未必有幸福的感觉。他可能会要求更多。” 他也回忆,小时候与同伴们一起踢空牛奶罐,自由自在纯粹的快乐也是一种幸福。
澍城自制弹弓打小鸟 橡胶种子能烫人?
嘉宾们也回忆起自己童年的游戏方式,以下哪些也引起了你的共鸣?
陈澍城说,小时候资源较为匮乏,需要动手制作玩具。“弹弓,用树枝和橡皮圈;毽子用纸皮和鸡毛;风筝,用两根竹签和薄纸。亲手做的简单玩具,反而更珍惜。” 以前的孩子几乎把大自然当成游乐场:成群结队去水沟里抓鱼、捉蜘蛛比赛等等,这些都是金钱买不到的童年回忆。
李国樑回补充说,以前的孩子,“创意是调皮”,两颗橡胶种子互相搓揉,就可以拿去烫人。
现在的孩子多了规范 少了自由?
郑炜玲感叹,如今的孩子不论是学习还是玩乐,似乎都被规划好、被引导。她反而羡慕没有规范的自由。如果可以做选择,她希望能住在甘榜,光着脚丫到处跑,这些小幸福是钱也买不到的。
嘉宾们一致认为,幸福并不完全取决于物质条件。虽然现代家庭能提供更好的生活,但幸福的感受,有时反而来自朴实自由的童年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