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经过马里士他路的人 ,可能会发现有一家眼镜店,还保留着上个世纪60年代的古早味。这家店由一对姐弟经营,姐姐最宝贝的是父亲传下来的,一个可随身携带的验光箱。而弟弟最宝贝的则是父母留下来的木头,他有一项手艺,就是用这些木头改变镜框形状。
店主林声成说:“6、7岁我就开始看妈妈那时候用木棍来调形状,然后我好奇心也是跟着,看她在做好像在玩耍,就跟着。拗镜框那个木棍,就是我妈妈教怎么拗。”
这些木具是林声成的父亲林家骐在1960年代开办这家眼镜店时,自己设计、再找木匠制作而成的。林声成小时候看着隔壁木匠帮爸爸刨这些木具,他感叹,一个木具就要花两、三个月时间完成,并不简单。
接手这间店之后,林声成仍然用这些木具帮顾客调整镜框形状。他说:“有的要求我,我要看你这个手艺,真的是可以改吗,可以改我就帮你买这个眼镜,如果改不了我不要买。这个木棍也是我的玩具,也是我们的饭碗,会改还有生意做。”
林声成和兄姐们从小就在这间店里长大,大门上的眼镜图案,验光室里的各种器材,还有店里的一砖一瓦,都保留着当年父亲设计的模样。
姐姐林午萍则对验光比较有兴趣。她最宝贝的就是父亲留下的验光箱。她说:“有些顾客说我家里有老人家,可是脚不方便,你可以帮吗?我说可以,要上门弄,我是没问题,可以的,我就会拿我的工具,我的宝贝,就提那个小型的验眼箱。我虽然是70多岁,可是我的脚还有力量,眼睛还是可以,所以我还是乐意帮忙。”
这些木具和验光箱,既是姐弟俩的饭碗,也是父母留给他们的传家宝。不过,对于这些宝物能否继续传下去,他们也没有答案。如今,由于种种原因,在1960年代就开业的这家店铺最近已经停止营业,林声成姐弟俩决定将店铺搬迁到同一条路上的购物中心,让父母的传家宝继续有用武之地。